- 方兰;李璐平;李军;
双碳目标下,促进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双向协调发展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修正的STIRPAT模型,利用2006—2022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面板数据描述典型特征事实,继而实证检验双向直接投资协调发展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基准结果显示:双向直接投资协调发展促进碳生产率提升,且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该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双向直接投资协调发展可以促进产业规模扩大和资本劳动比提升,促进碳生产率提升;研发强度负向调节双向直接投资协调发展的效应。建议加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扩大双向直接投资规模,同时兼顾投资结构优化,激发对外开放活力,畅通技术创新渠道,关注双向直接投资与研发强度的协同发展,促进黄河流域在“双循环”下实现低碳转型。
2025年01期 v.54;No.262 8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孔祥利;莫正晖;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特质表现为智能创造、交互适应、跨模态融合、创新识别等,对服务业就业市场带来劳动力成本和劳动技能的变化、产生劳动方式与劳动结构的变化、造成就业市场的“极化”现象与网络效应。生成式人工智能影响服务业的就业效应,从数量、结构、形态和质量4个维度呈现出有利于就业的创造效应、协作效应与平台化效应,同时也存在不利于就业的替代效应、转移效应与结构效应。结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和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一是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跨界与融合发展,提升服务业的就业创造能力;二是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传统服务业就业的冲击,提高从业者的岗位匹配度;三是加强人机协作以提升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构建新型劳动协作关系;四是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监管力度,确保就业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2025年01期 v.54;No.262 10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1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张徐丽晶;董磊明;
日常生活纠纷逐渐成为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治理过程发生于具体的时空情境,引导着生活秩序的再生产,并促进国家治理生活化和生活治理国家化的双向运动。从治理结构看,国家治理生活纠纷的过程面临着时空维度的多重挑战,剖析纠纷治理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复杂性,有助于提高基层治理的效能。从治理行动看,作为国家公权力的人格化载体,基层治理者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综合运用多种策略,确保治理活动的有序开展。此外,这种双向运动具有深远影响,不仅会强化国家干预和引导社会秩序再生产的能力,还可能引发基层安全治理资源的紧张。
2025年01期 v.54;No.262 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5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