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永林
<正> 建立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我国当前经济改革的重大课题。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从抽象的意义去认识价值规律,而且要从整体的、动态的和相互联系的角度认识它的实现过程;不仅从一般意义认识它的实现过程,而且要研究社会主义条件下价值规律的实现机制,从而为在全社会的规模上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需要运用系统方法,对价值规律及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实现机制进行探讨。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朝明
<正> 《资本论》开篇所讲的商品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性质?这一问题涉及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方法,并且与我们如何理解《资本论》的结构和体系紧密相关。因为这一问题如此重要,所以我国经济理论界历来争论激烈,至今意见尚不统一。归结其主要分歧观点有这样三种:第一种观点认为《资本论》开篇所讲的商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或者是作为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商品;或者是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商品。第二种观点认为是一般商品即抽象掉商品社会关系特殊性的商品一般。第三种观点认为《资本论》开篇商品的性质应从多方面考察,即《资本论》开篇商品既可以理解为一般商品,又可以理解为资本主义或前资本主义的特殊商品。这三种观点尽管差异很大,并且都从马克思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祝大征
<正> 我国哲学界长期存在着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的争论。1985年,《社会科学评论》第4期发表了杨献珍同志的文章:《论恩格斯否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直接了当地把争论归结为恩格斯究竟否定了还是肯定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鉴于这个问题关系到如何正确理解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如何评价我国哲学界长期存在的争论,因而大有讨论的必要。杨献珍同志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角度论述了他的观点,让我们也跟随杨献珍同志的论述,作一些历史的回顾。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文极
<正> 时代决定哲学,哲学反映时代。现代西方哲学虽然主义繁多、学派林立,但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而决非远离世界的遐想。时代在前进,实践在发展,现代西方哲学也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演变。它们与时代紧密相联。离开现时代,就根本无法理解现代西方哲学。在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从现时代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正确地研究和评介现代西方哲学,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实行,“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贯彻,进一步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评介现代西方哲学,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怎样正确地理解现时代和怎样正确地了解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与现状,从而正确地把握它的发展总趋势的问题。本文试对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的粗浅看法,以求教于同志们。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李健
<正> 道德是一种复杂和奥妙的社会现象。科学地回答什么是道德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国现行的大多数伦理学著作都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原则和规范的总和。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道德不仅仅是人们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人们自身的一种情感、意识和品质。我认为,道德不仅仅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也不仅仅是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自身的一种情感、意识、品质的总和,而是人的具有善恶价值的实践一精神的活动。道德的本质不仅仅是人们的思想的社会关系,而是人们的实践—精神的社会关系。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徐少锦
<正> 在中外伦理思想史上,关于科技对道德的影响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认为科技与道德互相排斥,背向发展,恶性循环,中国古代的老庄学派、近代法国的卢梭等人即持此论。有的认为科学与道德熔铸一炉,同步发展,中国儒家学派的“圣人”观、古希腊苏格拉底的“知识即美德”、近代法国爱尔维修的无德来自无知,就属于这类思想。有的认为科技与道德、真理与善良根本无关,科技对道德毫无作用,当代资产阶级新实证论为其典型代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不同意上述观点。因为,虽然科学技术属于生产力范畴而道德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两者有着原则的区别,但正如马克思指出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黎风
<正> (一) 一九三三年,瞿秋白同志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对鲁迅杂文及其思想发展和伟大的革命精神,作了精辟深刻的论述。一九四○年,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鲁迅伟大的革命的一生及其在中国文化革命史上的地位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作了科学的高度的评价。因此,当我们学习鲁迅时,就首先想到了他们。然而,中国无产阶级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并不是从瞿秋白和毛泽东同志开始,而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寻本溯源,我们不能不看到,茅盾作为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和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可以说是鲁迅最早的知音,是中国无产阶级最早正确认识和评价鲁迅的先驱,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侯兴
<正> 近几年来,随着历史文学创作的繁荣,许多有关的理论问题又重新被提出来讨论,同时对郭沫若等作家的历史剧创作的成败得失也重新进行了探讨。比之六十年代初期,这次讨论是更加深入与广泛了,学术问题的切磋也显得比较民主与平等,它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历史文学创作的发展是有着现实的理论意义的。笔者在这里也想就郭沫若历史剧的几个问题重新作些探讨,刍荛之见,敬请各位学人指正。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骏章
<正> 欧洲的小说起源于古代希腊;不过,希腊文学如同全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学一样,以人民口头创作为起点;在书面文学中,开始时也以诗歌称盛,真正的散文小说的出现晚到了公元后一、二世纪。其实,公元前146年希腊已被罗马征服,公元后一、二世纪已至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统治时期。只是这些初期的小说家仍以希腊文著述,所以通称为希腊晚期文学。在散文小说诞生之前,小说的几种要素在早期的文艺创作中已有滥觞。荷马史诗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特別是《奥德修纪》中有激情,有海上的冒险奇遇,有奴隶主家庭生活的反映。在欧里庇得斯的悲剧和阿里斯托芬的喜剧里,出现了社会现实生活的写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晓翙
<正> 《静静的顿河》这部出自苏联当代杰出作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肖洛霍夫之手的长篇巨著,自从问世以来,不仅在苏联国内,而且在世界其他国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我国,不管看法如何,但都公认它是一部伟大的世界名著。《静静的顿河》在世界文学中占据着显赫的位置,是一部有着巨大的美学价值的书。它的意义不仅在于“透过对于……哥萨克生活的描写,表现由于战争和革命的结果,在风尚、生活以及个人心理状态中所发生的巨大变动”,反映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到爆发十月革命,再到国内战争结束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急剧变化和激烈动荡的俄国社会现实;而且,更重要地是,这部史诗塑造了葛利高里·麦列霍夫这一特定阶级的、特定时代的、具有深刻矛盾性的典型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的画廊。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政凯
<正> 昭穆制度是经学上的一大疑案,也是古史研究中长期争论未决的问题。古人研究昭穆制度主要纠缠在宗庙的数目上,由于缺乏实物的证明,自然讨论不出结果。随着民族学与原始社会史研究的发展,日本学者加藤常贤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家族制度研究》中首先明确指出:“如果确切把握了这一制度的起源,那么其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个看法反映了现代科学所能够提供的认识能力。四十多年过去了,对昭穆制度的起源问题,已经出现了一批研究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李玄伯认为,昭穆制度是以由交表异代互婚所产生的婚姻组为基础,它产生于女系半部族之制。(《中国古代社会史》)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6k] [下载次数:1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曦
<正> 伯、仲、叔、季,历来仅仅被当作排行称谓,即仅仅被当作表示一定范围内兄弟按照出生顺序所得到的称谓,很少有人把它和一定社会中某种制度联系起来考察。就是说,人们只注意到这种称谓的外在形式,忽略了它所包含的社会内容。实际上,伯仲排行称谓作为一定社会历史阶段上存在的事物,被赋予了一定的社会内容,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只是它的内容和意义表现得不是那么明显、直观罢了。本文将探索周代宗法社会中排行称谓所具有的宗法意义。兄弟之间的排行称谓起源于何时,目前还是一个弄不清楚的问题。从情理上讲,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总会碰到一些具有先后顺序的事物,当对这些事物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用某种语音符号(称呼)对它们加以编排。例如序数词的产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杨东晨
<正> 秦人的祖先,有的认为来自西方戎族或夏族,有的认为来自东方商族或近商族。我在学习、研究中发现,东夷嬴姓少昊族才是秦人的远祖。《史记·秦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为嬴姓”,当指大费,又名柏翳。索隐:“此则秦、赵之祖,嬴姓之先,一称伯翳,《尚书》谓之‘伯益’,《系本》、《汉书》谓之‘伯益’是也。”寻检《史记》上下诸文,伯翳与伯益是一人无疑。故大费、柏翳、伯翳、伯益均是一人。大费在舜帝时,曾辅佐禹治水平地,为民造福。论功行赏时,禹向舜帝奏曰:若没有大费的帮助,我是很难取得治水的成功的。舜帝表彰了大费,赐玄玉,许姚姓女为妻。后来大费为舜主畜,劳苦功高,被赐姓嬴氏。实际上,大费之先就是嬴姓,舜帝仅为重封。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九生
<正> 关于巴賨建国及其与宗教的关系问题,早就引起了夏曾佑的注意;与汉族相争,而割中国之地,以自立国者,大抵惟北族能之。若西南夷而能与中国抗者,古今一蜀李氏而已。太安二年,罗尚大败之,斩李特于阵,特弟流,代统特众。时流人大衰。流将降尚,有涪陵人范长生,岩居穴处,求道养志,向为蜀人所敬信,而心愿助賨。賨遂复盛。范长生为汉族儒者,而欲助賨逐汉,其用心殆不可解。1933年,陈寅恪在一篇名著:《天师道与滨海地域之关系》中提出:“十六国中前蜀李氏之建国,与西晋之衰乱分裂,最有关系。而巴賨为笃信天师道之民族,范长生本为天师道之教主,故其拯李氏于几亡之时,又劝其称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辛德勇
<正> 唐长安宫城狭义是指西内太极宫,广义则包括掖庭宫和东宫在内。太极宫及东宫南面城门的名称和数目,自北宋以来,久有异辞。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问题。(1)太极宫和东宫南面共有几座城门?除元李好文《长安志图》作七门外,诸家均作六门。李好文较诸家所多出的一座城门标在太极宫最西边,西邻掖庭宫。此门不见于他书,当误,无庸详辨。(2)太极宫和东宫南面各有几座、各为哪些城门?除北宋宋敏求所语未详外,可归为二说。一、北宋吕大防、元李好文及清《陕西通志》等主太极宫四门、东宫二门(重明门和永春门);二、清徐松、日人关野贞等主太极宫五门、东宫一门(嘉福门)。(3)广运门与永安门何在?从宋敏求到李好文均主广运门在长乐门东,永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郭焕珍
<正> 十院校中国古代史编写组写编的《中国古代史》,把代田法讲一亩分成三甽的“甽”字,注音为“Zhèn震”是不对的。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多音多义字,读音有区別意义的作用。读错字音就会妨碍对意义的理解。“代田法”的甽,《汉书补注》引颜师古注曰:“甽,垄也。音工犬反。字或作畎。”其它有关词书。尽管读音有几种,写法也有不同,但在释“甽田”、“甽亩”时,都放在quan的读音之下,并且说明“甽”字是个会意、形声字。从田川,即田间之川也,且是人力做成,“以别于天成之<(甽)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正林
<正> 《人文杂志》1984年第1期发表的《古散关遗址辨正》说古散关遗址在川陕公路距宝鸡市35公里的秦岭梁上,而不在距宝鸡市19公里的山沟里。这个结论是不能成立的。尽管对散关的准确方位文献记载略有出入,但说它位于大散岭上却是共同的。大散岭就是宝鸡市西南二里关村以西的东西向山岭,巍峨雄峙,是秦蜀交通的天然障碍,具有设关的地理基础。大散岭距离宝鸡市19公里,今宝成铁路的11号隧洞从岭下通过。这里清姜河中穿一线,两岸悬崖峭壁,南北之间的道路只有攀越清姜河左岸的大散岭才能通过。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敌之势。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韦建培
<正> 校点本《隋书·琉球传》有一处标点有误:“多斗镂树,似桔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以“发”字断开,“然下垂”,与上句文意不连。“然”为转折连词。发之下垂,何用转折? 查《隋书》这段文字,移植于《北史》、《通典》、《寰宇记》等书,这句话都做了小小的改动。《北史》换“然”字为“之”字,校点本这句话中间不断开,成为“条纤如发之下垂”使文气贯通。而《通典》和《寰宇记》的处理办法,均是在“然”字前加一“纷”字,成为“条纤如发纷然下垂”,也使文字顺畅了。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冲
<正> 一、督修时间位于今陕西北部地区的延绥边墙,是明代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边墙最初是由余子俊主持修筑的。关于余子俊督筑延绥边墙的时间,各书记载不一。如《明史·兵志》说,始筑于成化七年,《皇明九边考》卷七记载,筑于成化八年。甚至同一书中也有不同记载,如《榆林府志》卷廿六记此事在成化九年,而卷九却记为成化十年闰六月。诸说皆不够准确。督筑时间应当在成化十年上半年,竣工之时早于同年闰六月。《明通鉴》载:“宪宗成化十年闰六月乙巳,巡抚延绥都御史余子俊筑边墙成,上其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韩敏
,邵宏谟
<正> 一、三边的义和团运动三边指陕北的定边、靖边和定边县属的安边堡。光绪初年,天主教由绥远传入靖边县属的宁条梁镇。起初在镇南沙口地方租赁民房居住,后教徒渐多,在附近的小桥畔买定冯某地十垧,兴建房屋,设立教堂,修筑土寨。此后便以小桥畔为据点,在周围收买土地,建立分堂,招纳教民,不断扩大势力。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到义和团运动前夕,教民已经发展到一万多人,教会势力深入到了三边的各个角落。三边长城以北地区的天主教堂,是属比利时宁夏主教管辖的三盛公教区的一部分,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封五昌
<正> 林光宫在云阳,即今陕西淳化西北,为秦始皇所修。汉武帝在与匈奴贵族的斗争中,为了坐阵指挥,对秦林光宫加以增筑扩建,成为高大雄伟的甘泉宫。云阳是秦直道的终点,虽在陕西省中部,却北距匈奴族活动的大草原不远,是一处军事要隘;加之这一带山高气爽,风景秀丽,也是处上好的避暑胜地。每年盛夏,汉武帝随带功臣侍从,簇拥宫娥才妃,去甘泉宫纳凉消暑。武帝常在此避暑,人们大概就以此而称此地为“凉武帝村”。史籍中关于汉武帝到甘泉宫的记载很多。现在凉武帝村周围,还有许多村名与此有关。如传说为汉武帝驻扎部队的“营坊坡村”,习武赛马的“亮马台村”,御用花园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闻锐
<正> 1985年11月,陕西省历史学会在陕西师大召开了史学方法论学术讨论会,现将讨论中涉及的几个问题综述如下: 一、史学方法论的作用和地位近年来,史学界对方法论有所重视,但对其作用和地位还缺乏明确统一的认识。这次会上有的同志提出,方法论是史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史学的发展最终表现为方法的发展,方法的变化是史学走向更高层的标志。对方法论的地位,有三种不同意见:一、方法论是史学的一个独立分支,与历史观、史学原理位置同等。二、方法论渗透于史学而不能独立分出,它含方法论和方法两个层次,方法论是历史哲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程志
,牛志平
<正> 中国唐史学会武则天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七日在陕西省咸阳市召开。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物、考古、出版单位的代表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将这次专题学术讨论会综述如下。一、武则天研究的回顾千余年来,人们对武则天发表过各种评论。有唐一代,基本上是肯定的。如崔融撰哀册文,说她“从宜称制”,“仗义当责”,“英才远略,鸿业大勋”。中宗、睿宗定她的谥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天后圣帝”。唐朝国史中,她一直以帝王的身份被列入本纪。安史乱后,女祸误国论渐兴,对武则天的非难稍多,但论者仍承认她“内辅时政,厥功茂矣”。宋元以后,随着理学的日益兴盛,文人儒士斥责她废唐称帝,骂她阴鸷好
1986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