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精心实施名刊工程 努力创办一流学报——2002年本刊创办名刊迈出新步伐

    张积玉

    2003年02期 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新探

    何炼成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形势下,从劳动论、劳动价值论两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再认识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

    2003年02期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所有制理论若干范畴译名与释义考辨

    刘明

    关于马克思"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命题的争论历百余年至今尚无定论。笔者经过对相关范畴译名与释义的考查与辩证分析发现:"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命题其实是"重新确立个人所有权"的误译;《资本论》第1卷德文第1版中"公有制"范畴本意为"共同所有";社会所有制是指涵括劳动者个人所有权的集体所有制,社会所有制的提法源于市民社会与社会交往关系范畴。笔者试图合理地修正并重新认识马克思有关未来社会所有制思想的范畴及语义基础。

    2003年02期 1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人与自然的和谐:生产力内涵的生态诠释与双赢策略

    孔祥利

    马克思、恩格斯赋予了生产力内涵以生态学意义,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性。传统生产力内涵凸显的是人对自然的改造和征服;生态文明诠释的生产力不仅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适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能力。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过程中,要通过实施人与自然和谐的对策措施,实现生产力发展与自然和谐的双赢。

    2003年02期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

    任保平,王艳

    搞好整体制度设计是建立与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任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出发,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是依据不同类型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类设计和分类实施。在贫困型农村应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内容的救济型社会保障体系,在温饱型农村应建立基本生活需要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富裕型农村应建立保险型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依据不同的内容设计,在管理体制、实施的突破口、筹资模式和制度保障等方面进行分类实施。

    2003年02期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9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7 ] |[阅读次数:0 ]
  • 通货紧缩的微观机理:民营企业运行的相关分析

    杨云霞,白暴力

    规范民营企业的工资制度以及建立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治理通货紧缩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经济发展及利润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工资增长幅度,没有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这种现象制约了宏观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建立工资增长指数化制度,完善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通货紧缩问题。

    2003年02期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逻各斯"的神化与理性主义的解构及重建

    黄秦安

    "逻各斯"概念中的理性思想在希腊化时代逐步成熟。在基督教哲学中,"逻各斯"被赋予丰富的神学意义,成为连接希腊文明与基督教文化的一个纽带。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理性化构成了西方认识史上一个核心。但随着科学的进步,带有神学色彩的理性主义越来越显露出其内在的局限性和缺陷。理性化作为现代性的重要表征,正面临着命运的抉择。重建理性主义已成为当务之急。

    2003年02期 4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本体论及其现代命运

    张有奎,陈瑶

    本体论是哲学的基石。在现代,随着人类思维的成熟和社会的转型,传统本体论问题的缺陷暴露了出来:一是其无法涵摄全部哲学问题,如真善美问题;二是抽象物质或抽象精神的理论前提预设。基于时代的要求和哲学本身发展的要求,科学主义、人文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角度全面批判了传统本体论及其本体论思维方式。发端于柏拉图的传统本体论哲学终结了。然而经过漫长跋涉之后,出于哲学的本性和人类的实践本性,重构新型本体论的呼声又逐渐高涨。

    2003年02期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历史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体系与研究内容

    严艳,吴宏岐

    历史城市地理学是历史地理学重要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历史时期的城市,即研究历史时期城市空间组织及其演变规律;历史城市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区域性、综合性和时序性;历史城市地理学来源于地理科学和城市科学,是一门综合历史地理学与城市地理学的整合学科。历史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应为历史时期城市兴衰的地理背景、历史时期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城市体系)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城市化规律、城市内部的空间组织演变(城市内部结构)规律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的空间组织形态是一个不断演进的历史过程。

    2003年02期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9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9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城市的选址与西部地区的城市化

    程骏,马正林

    中国城市都是经过精心选址以后才开始建设的,城址必须要求平原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地形有利、水源丰富、地形高低适中、气候温和、物产丰盈。这些地理条件恰好是中国西部地区所缺少的。中国西部地区自然条件差,城市化必须具有自己的特色,这就是大力发展小城镇,走农村城市化的道路。

    2003年02期 6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商周管邑地望问题

    陈隆文

    程平山、周军二位先生根据《左传》宣公十二年晋、楚必阝之战,"晋师在敖、高阝之间",楚军"次于管以待之"的记载,认为敖即郑州小双桥遗址的阝敖地,推测管应在郑州市之西北郊一带。笔者认为这种论点不妥,有可商榷之处,《汉书·地理志》、《括地志》的说法应是正确的。

    2003年02期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唐代诗歌书法共同繁荣原因探微

    张学忠

    唐代诗歌书法艺术都达到了其发展的艺术高峰,二者之间又能融会合流,共同繁荣,其原因主要在于唐代国力的空前强盛,思想领域内的大力开放,科举制度的以诗、书取士政策,历代皇帝对诗、书的大力提倡,其他姊妹艺术同时繁荣的影响,以及创作主体所表现出的共同艺术精神。唐代不同时期诗歌书法的发展,都贯穿了这种基本的艺术精神。

    2003年02期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日秀句文化渊源考论——以唐诗的秀句传承及其域外影响为中心

    马歌东

    "秀句"一语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在六朝文学觉醒的大氛围中,第一批秀句应运而生。唐诗鼎盛有诸多因素,对于六朝秀句文化的承绪与光大,亦为要因之一。秀句具有独立性、典型性、特出性、创新性等基本特征,其主要体式为五七言二句对偶式。我国最早的秀句集为唐褚亮《古文章巧言语》、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唐以来诸多秀句集的编纂,证明我国秀句文化源远流长。秀句与诗话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中国秀句文化早于千余年前就波传到日本,对于日本汉诗秀句文化的生成与发展起过弥足重要的作用。

    2003年02期 83-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8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从以诗证史到因史释诗——陈寅恪唐诗笺证的诗学价值导论

    党大恩,党艺峰

    陈寅恪唐诗笺证在20世纪唐诗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极其丰富的诗学价值。以诗证史是唐诗笺证问题意识的具体表述。因史释诗是陈寅恪诗的阐释学原则,包含着三个相关要素,即诗学立场、诗境观念以及文学史观。

    2003年02期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9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论唐诗的声音艺术形象

    郭波

    唐代诗歌应用色、声、形的技巧创造了无数的美诗。这是唐代诗歌艺术繁荣所引发的,也是当时审美意识的产物。唐代诗歌的声音形象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

    2003年02期 98-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20世纪中国史传散文研究论要

    陈桐生

    20世纪中国史传散文经历了四次变化:从20世纪初到1949年为一变,从1949年到70年代末为二变,80年代为三变,90年代为四变。20世纪中国史传散文取得了四大成就:一是在考古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就,二是史的意识大大增强,三是研究趋于深入细致,四是理论水平显著提高。20世纪中国史传散文研究也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在运用理论方面有教条化倾向,二是论题、观点低层次重复,三是学者综合国学素质呈整体下降态势,四是在研究者中不同程度存在浮躁心理。

    2003年02期 10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明清艺术散文再评价

    张国俊,张宗涛

    明清时期,艺术散文理论出现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主要表现在以"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为核心的艺术散文理论的确立。"独抒性灵"直接在人的心灵与艺术之间架起了桥梁,强调了散文表现思想感情、观照内宇宙世界的功用,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表现的艺术本质,构筑起自己的基本理论;"不拘格套"以无形之形为己形,以无法之法为己法,它标志着明清艺术散文从本体的高度确立了以"散"为主的形式特征,构筑起自己的形式理论。理论是自觉的代表,是成熟的标志,明清艺术散文理论的自觉,充分显示出明清艺术散文所抵达的成熟之境。

    2003年02期 11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表象运动推断加工子系统年老化过程中的神经认知特点

    游旭群,李瑛,杨振中,皇甫恩

    以高水平视觉加工理论为基础,采用斯腾伯格加因素法作为评定加工效能的研究范式,检测了10名老年被试及其控制组的表象运动推断加工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与较易水平上的任务相比,老年组在较难水平上表象运动推断加工的速度和正确性方面均未同青年组构成显著差异;与青年组被试相比,老年组在加工耗时量方面受加工量增大的影响较小,且在反应正确性方面与青年组相比也未发现显著性的改变。负责表象运动推断加工的子系统没有因年老化过程而出现功能上的明显改变,从而表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神经认知特性。

    2003年02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城乡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差异的比较研究

    王有智

    对西北地区1544名城乡中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归因进行问卷测量研究的结果表明:由附属性动机→威信性动机→认知性动机→成就性动机的渐增变化是城乡中小学生学习动机发展的基本趋势,成就性动机是支配其学习的优势动机;学习动机总强度表现为城市小学生高于农村小学生、农村中学生高于城市中学生;四类动机和归因的所含因素在城乡、年级、性别之间有一定差异;成就性、认知性、威信性动机和内归因对提高学业成绩有极大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关注学习动力问题,加强对农村小学生、城市中学生和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动机的教育培养。

    2003年02期 12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3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

    曹雪梅 ,白建才

    2003年02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