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李继凯教授

    贺源

    2004年02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中国美学发展之途的一种思考

    朱立元

    束缚中国美学实质性的发展的根本性局限在于从认识论框架出发,固守主客两分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1990年代关于《巴黎手稿》尤其是"美的规律"的重新讨论,集中体现了以上思维模式对于美学研究的局限。而1990年代关于"实践美学"的争论,既提出了一些对中国美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建设性意见,又存在对实践美学的某些误解,有些论点本身也存在争议。美学发展的突破途径在于走出主客二元对立的认识论思维方式。我们认为,蒋孔阳先生以实践论为哲学基础、以创造论为核心的审美关系说为此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

    2004年02期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本体论创新与视界开放——对文艺美学学科问题的哲学思考

    李西建

    本体论创新与视界开放,既是文艺美学学科性的体现,也是促进该学科发展的重要价值选择。在当代科学与文化不断趋于交叉与融合的背景下,文艺美学作为人文阐释的学科,其本体论研究的重心和方向,应从以往注重对学科自身本体构成的自律性研究,对学科内部知识形态的系统化生产,自觉转向对人文思想资源与审美价值观念的生产与运用方面来,进一步提高该学科捕捉与提炼问题、阐释与评估现实的观念与能力;在学科的知识构型、研究范式、阐释视野及理论品格等方面,坚持开放性的意识与精神。要实现这种目标,需不断加强人文研究者的精神建构与人格提升,这是促进人文学科发展的基本前提。

    2004年02期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背景下的意识形态新话语

    齐效斌

    全球化就是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种强势经济和意识形态都带有"西方化"、"殖民化"的倾向。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国情必须使党的意识形态既保持主导性地位,又能够呈现开放的态势:即一方面要理直气壮地宣传具有真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批判资本主义虚假的意识形态;另一方面又要包容各种非主流的意识形态。这既是意识形态新的功能的体现,又是建构科学意识形态的关键所在。

    2004年02期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永恒生命的模式及意义的反思

    张庆熊

    人类生命的延续问题,在当代生命科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已得到较为切实的解答。人类生命的延续沿着生物遗传和文化遗传两条途径进行。人类的个体有生有死,在这个意义上人类的个体不能永生。但是,人类的个体通过生物遗传的方式把自己的生理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又通过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把文化的信息代代相传。文化遗传是人类特有的,人类永生的意义应该在文化遗传中去寻找。

    2004年02期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佛教与基督教的“神”观念比较

    姚卫群

    佛教与基督教是世界上两个影响巨大的宗教。佛教的明显特点是它在产生时就有无神论的倾向。基督教是典型的主张有神论的宗教,上帝或天主的观念是基督教基本的或最有代表性的关于神的观念。佛教与基督教虽产生于不同区域,但它们在"神"的观点上确实有不少可比之处。这既表现在异的方面,也表现在同的方面,在一些场合中还表现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2004年02期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2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佛教与基督教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李海杰

    2004年02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现代主义之审思——从科学哲学的角度看

    郑毓信

    后现代主义对于"现代科学世界观"与"科学文化"的批判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即清楚地表明了封闭性、确定性和独断性的局限;这一工作是与科学哲学的现代研究直接相呼应的;但其同时也表现出了明显的片面性和绝对化,后者就构成了后现代主义由反"科学主义"走向"反科学立场"的实际途径。

    2004年02期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数学知识观的演变及其对人的认识主体性的意义

    黄秦安

    数学认识论的进步日益显示出数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建构的本质。现代性视域下的主体性观念有其自身的缺陷。数学知识观的演变赋予认识论许多新的意义。数学用无可辩驳的真理对人的终极性主体地位给予了一个令人满意的科学论证。

    2004年02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合作理性与西部农村金融安排

    刘明

    当代中国农村处于土地问题、政权结构与金融安排的制度松弛态,金融变迁的选择准则是既定目标收益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合作金融具备信息收集、产权与非正式制度约束等优势,符合成本最小化和风险控制原则。在我国西部农村地区采取合作金融的产权与组织安排有充分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目前农村金融改革有背离服务"三农"的倾向,在关于农信社内部管理、风险形成机制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对农信社实施中央与地方双层管理潜在有地方财政风险和道德风险。政府应及时推出相关政策支持内生化合作金融的发展,重新认识合作金融的集体所有制性质,采取措施增强农信社的资金聚集能力与竞争潜能。

    2004年02期 4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论西部经济发展的资本约束问题

    尹成果,张道宏

    西部地区的资本约束是西部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的重要原因。西部企业产业结构水平低下、融资制度安排不足和政府职能转变滞后是西部地区难以生成有效资本形成机制的深层原因和症结所在。提升西部产业结构水平、增加有效融资制度安排和转变西部地区政府职能是保证西部大开发这一宏大社会系统工程落到实处的关键。

    2004年02期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西部生态经济模式的建立

    蒋万胜

    在我国西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应首先将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整合起来,进而建立生态经济模式以解决西部的发展问题。建立西部生态经济模式的思路是:通过一定技术支持实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对接;转变开发方式,加速生态系统和经济系统协调运行;实施产业结构生态化,建立实体生态经济。

    2004年02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论西部农村贫困妇女的生存环境及其网络资本

    段塔丽

    中国的贫困人口集中在西部,而西部贫困人口的主体则是妇女。作为当代中国社会最贫困、最无发展机遇的弱势群体之一,西部农村贫困妇女生存环境日趋恶化,除了与生态环境退化、性别歧视以及贫困妇女整体文化素质低下等因素相关外,还与西部农村贫困妇女自身缺乏必要的社会网络支持和社会资本占有量不足有密切的关系。

    2004年02期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6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论隋唐长安的商人

    薛平拴

    由于长安是隋唐两代国都,高官显贵云集于此,居民众多,流动人口为数甚巨,因而各种商品的消费需求非常大,在此经商也就更容易获取厚利;加之长安又是著名的丝绸之路起点,从而使长安成为中小商人、富商大贾以及周边各少数民族商人和外国商人的聚集之地。长安商人人数众多,经营内容十分广泛,其致富途径堪称多种多样,经济实力雄厚,政治上相当活跃,这些都标志着长安的商业已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从一个侧面显示了隋唐城市商业的发展水平。

    2004年02期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唐五代的助礼钱与诸司礼钱

    杜文玉

    助礼钱是唐五代时期藩镇进献给朝廷用于举行重大祭祀活动的经费。诸司礼钱包括光署钱(光省钱)、光台钱、光院钱、光学钱等,是唐五代时期的三省、御史台、翰林院与国子监等机构,向新任职的官员、检校或兼任本司的官员以及从本司升迁的官员所征收的礼钱。诸司礼钱主要作为这些部门的公使钱使用,如用于公廨维修、食料开支、购置办公用品以及其他各种开支。唐五代的这一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弊政,是唐后期及五代时期财政开支紧张的一种折射,对后世尤其是两宋时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为其所沿袭。

    2004年02期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本刊主编张积玉编审被聘担任《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编委

    杨军

    2004年02期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后魏尤重门下官”说新探

    罗永生

    唐代史家杜佑在《通典》中有后魏"尤重门下官,多以侍中辅政,则侍中为枢密之任"之说,后世史家因之而推演出"后魏政归门下"、"门下省独膺钧衡之寄,故侍中称为宰相"等观点。然而杜佑的说法过于笼统和片面。事实上,北魏正光以前,门下省地位显然不及尚书省的尊崇,侍中职权亦远在录尚书事和尚书令、仆等尚书省长官之下。至孝明帝正光年间,先后出现于忠和元叉以侍中身份居中用事,这与他们是宫廷政变的胜利者有关,属特殊事例。何况他们通过宫廷政变上台后,仍得推一两位宗室重臣主持局面。可见单凭侍中之位,难以朝纲独断。因此,《通典》所云后魏"尤重门下官",应属异态,而绝非常态。

    2004年02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资治通鉴》:编年体史书历史叙事发展的高峰

    宋馥香

    以编年体史书《左传》、《后汉纪》的历史叙事为纵向参照探讨《资治通鉴》,可以见出它在载人和记事两个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其载人之法主要是借鉴了《后汉纪》"连类同书"的叙事之法,创造性地运用了缩小类比人物密度、反衬、记述重大事件与表述主要人物相结合的方法,在扩大记史容量的同时,更好地使历史发展的大势得到了连贯的纵向延伸。其记事之法则主要是借鉴了《左传》的叙事手法,运用丰盈细腻的文字,通过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揭示大的时代主题。并以记言形式来丰富记事,从而使载人和记事同时成为牵动编年体史书叙事发展的两翼,进一步推动了编年体历史叙事的发展。

    2004年02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8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明代“武选司审稿”初探

    梁志胜

    档案文书的广泛利用是明代武选的一大特色,而武选司审稿也是一种重要的武选文书,可是史籍对于审稿却鲜有记载,现存明代档案目录中也未有收录。笔者从查阅武职选簿时偶然发现的一件珍贵的审稿原件可知:审稿不仅有兵部批文、武官亲供、宗图以及武选结果等内容,还将武官选簿中的贴黄和选条摘要附入。这份审稿不仅使我们了解了审稿本身的内容特点,由此还可进一步了解武选过程中文书运作的一些具体程序。

    2004年02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清代陕西社仓的经营管理

    吴洪琳

    清代陕西社仓与其他省不同,主要不是靠民间捐输而是用耗羡银为经费建立起来的。陕西社仓在管理体制上比较健全,其管理制度详细而且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虽然设立之初在管理上确立了民间经营、官员稽查的全省统一的管理原则,但由于动用耗羡银,所以在经营管理上多次进行调整,以至一度形成民管与官管并行的与他省截然不同的特点。陕西社仓发挥作用并不是借助于放贷,而主要是采用赈济的方式。

    2004年02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4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视觉空间能力的认知加工特性

    游旭群,晏碧华

    心理测量学、差异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从多个角度揭示了视觉空间认知能力的本质与特性。视觉空间能力认知可塑性系列研究以高水平视觉加工子系统理论为基础,以斯滕伯格的加因素法为研究范式,通过对视觉空间任务的练习效应与年龄效应的检验表明,视觉空间认知加工中存在着的不同程度的可塑性与稳定性,结果显示出表象旋转、数量空间关系判断和视觉特征提取任务明显要比表象扫描、运动推断以及类别空间关系判断表现出较强的可塑性和易变性特点。高水平视觉加工系统从整体上表现出了功能的结构特性和动态特性。

    2004年02期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0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7 ] |[阅读次数:0 ]
  • 人格中的自我问题

    黄希庭,夏凌翔

    自我在人格中处于核心的地位。自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自我稳定性涉及自我及其构成以及生活经历的事件。自我的生理机制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一些研究提示自我有其生理机制,自我对心理健康起着核心作用。

    2004年02期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30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8 ] |[阅读次数:1 ]
  • 认知取向的新知识观及其教育改革意义

    李越

    当前国际教育和心理学界蓬勃发展的新的知识观、价值观和学习观,特别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建构主义、认知科学和后认知心理学提出的知识本质论、知识分类论、专家型知识生成观点,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现行心理学和教育学上的许多模糊概念,建构了一系列比较完整的知识理论心理学的新知识观。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知识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扬弃传统狭隘的知识观、技能观,建立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新型知识观,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克服基础教育工作中的知识方法论与知识教育价值论之间的矛盾,有助于我们在高等教育工作中正确处理"专长教育与通才教育"之间的关系问题。

    2004年02期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的个人成长

    孟莉

    个人成长是个体努力趋向某一目标和方向所取得的自我品质的积极变化。在心理咨询师专业生涯中,个人成长历时持久,范围广阔,将面临生命哲学、对重大生活问题的态度、未完成事件、自我概念和自我觉察能力、职业枯竭、专业伦理等成长主题和任务。提升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的方式和途径有:培训、建立归属感、对咨询本质进行深入研究、建立成长小组、督导机制、亲历咨询等。在心理咨询师专业发展中,应重视和加强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的教育。

    2004年02期 117-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7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8 ] |[阅读次数:0 ]
  • 中西戏剧成因比较论

    赵迪奉

    中国戏剧和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戏剧在形成过程中有着鲜明的差异和特征。从艺术演化史角度看,中国戏剧没有开从原始歌舞演化为戏剧的路子,而古希腊戏剧却从酒神祭祀的原始歌舞中破腹而出。从文艺生态学角度看,中国古代文学缺乏叙事文学基质,延宕了戏剧艺术的孕育;而肥沃丰厚的叙事文学土壤,却滋养了古希腊戏剧奇葩。中国的非宗教文化传统,难使巫觋歌舞最终戏剧化;古希腊人的宗教激情却使娱神歌舞演进为娱人戏剧。王化政治、农业社会,抑制了中国戏剧早发;民主政治、商业文化却催生了古希腊戏剧。

    2004年02期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我”

    李红

    普希金的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运用第一人称"我"进行叙事、抒情,长期以来,人们总是认为"我"就是普希金自己。实际上,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这个"我"并非真实作者,而是隐含作者,或者称之为"第二自我","我"作为叙述者成为作品中的一个独特角色。"我"的叙述话语分为叙述性话语和非叙述性话语,产生了独特的叙述效果。

    2004年02期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9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精心实施名刊工程 努力创办精品学报——2003年本刊若干质量信息综述

    纪宇

    2004年02期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