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五四”前我国文学观念的论争和现代化之首演

    钱中文

    “五四”前 ,我国文学观念的演变是在现代性的策动下进行的。现代性表现为一种反思、批判的现代意识精神。由于对现代性的不同的接受和外国文艺思潮的多种影响 ,在不同代表人物那里 ,文学观念的现代化也表现得多种多样。有批判封建王朝 ,改以“国民”为主导的政教型文学观 ;有一反政教型传统、视文学为满足人生欲望的一种解脱、提出并区分“自律”和“他律”的游戏说的纯文学观 ;有引进“审美”、在审美中描绘人生的文学观 ;有主张发挥文学的斗争精神 ,又视文学功能为“不用之用”的文学观 ;有将文学的娱乐作用发挥到极致的休闲文学观。这些文学观念 ,都谈“人生” ,实则具有不同的含义 ,显示了现代性的不同取向和不同方面 ,并给文学研究带进了一大批新的现代学术话语 ,成为我国现代文论传统的组成部分 ,直到今天仍被我们所使用。

    2004年04期 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1 ]
  • 陕西省高校学报研究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师云

    2004年04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现代文艺学几个关键词的翻译和接受

    高建平

    20世纪后期 ,中国出现了一系列关于文艺思想的争论 ,这些争论常常与一些词语和概念的翻译联系在一起。本文讨论的四个词 ,即“文学还是出版物”、“形象思维”、“主体性还是主观性”、“本体论” ,都是通过翻译出现在汉语语境中的。它们随着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发展 ,取得了许多新的含义 ,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为几个实例 ,了解这些词的意义在中国的发展史 ,对于我们进行理论的比较研究和了解翻译的本质特征 ,都有着重要意义。

    2004年04期 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哲学中的名言问题

    杨国荣

    名言之域作为哲学论辩的重要对象 ,很早已进入中国哲学的论域。历史地看 ,中国哲学在从认识论之维考察名言与存在的关系的同时 ,也对其中涉及的语言与存在的关系 ,作了多方面的思与辨。语言作为人把握世界及“在”世的方式 ,既以人自身的存在为根据 ,又内在于人的存在过程。以独语、对话为形式 ,语言不仅在个体之维影响着自我的存在过程及精神世界的形成 ,而且在类的层面上构成了主体间交往和共在、实践过程及生活世界的建构所以可能的前提。中国哲学在上述方面的看法 ,对深入地把握语言与存在的关系 ,提供了历史的视域。

    2004年04期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6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西部经济类人才培养》评介

    赵炳章

    2004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王弼“无”范畴的涵义

    康中乾

    “无”是王弼玄学的核心范畴 ,也是整个魏晋玄学发展中的最基本的概念。王弼的“无”有五种涵义 :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功能义、境界义。这五种涵义又分为三类 ,即本体义、生成义、抽象义的“无”为一类 ,后两种涵义的“无”各为一类。由于“无”的第一类涵义中的生成义和抽象义的矛盾 ,导致了魏晋玄学的逻辑演进。

    2004年04期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明史·河渠志》纠谬一则

    李德楠

    2004年04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子本体意识的形成及其特征

    丁为祥,宁新昌

    对小程“道与阴阳”之然与所以然 (形上与形下、超越与被超越 )关系的继承 ,对周敦颐“无极而太极”之宇宙演化图式的本体论改铸 ,是朱子本体意识形成的两个关节点 ;而对张载宇宙本体意识的评判与批评 ,则是其宇宙本体意识充分形成的标志。这一本体的具体内涵主要围绕太极与阴阳、理与气以及天理与具体事物的关系而展开 :“理先气后”强调的是理对于气、宇宙本体对于天地万物的超越性存在 ;“理静气动”则是以“不能”的方式 ,从反面维护、强化着太极的形上本体地位 ;而“理一分殊”则主要表现了太极本体之宇宙论规模的遍在性及其天地万物的统摄性 ;至于其规定的相互渗透与相互补充 ,表现的正是太极 (天理 )作为宇宙本体的完整含义。

    2004年04期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从《横渠易说》到《正蒙》——张载哲学本体理论的建构与发展

    白欲晓

    张载哲学的本体理论有一个建构和发展的过程 ,只有对这一具体历程加以考察 ,才能真实地把握其理论的特质。张载哲学思想的演进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 ,分别以《横渠易说》和《正蒙》为代表。其本体理论始于“太虚即气”论的初步探索 ,经历了“太极—太虚 (气 )”论和“太和—太虚 (气 )”论的建构发展阶段 ,形成较为成熟的本体宇宙论形态 ,确立了儒家人文主义天道观。

    2004年04期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8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西夏书事》纠谬二则

    孙伟

    2004年04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载与韩国南冥之气论比较

    刘强

    张载的气论学说在中国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南冥是韩国历史上一位很有特点的哲学家。在气论学说中他们二人都表现出了鲜明的伦理特征。但是 ,张载气论更多地偏重于宇宙自然观 ,是彻底的气本体论 ;南冥的气学则更偏重于个人的践履和社会实践 ,更多地体现出具体性。尽管二人的思维偏向不同 ,学术重心有异 ,但他们的气论思想都为我们留下了发掘不尽的精神瑰宝。

    2004年04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悔过自新”到“明体适用”——李二曲思想脉络的逻辑梳理

    孙萌

    关于李二曲的“悔过自新”与“明体适用”的关系 ,先贤的研究众说纷纭。二曲治学始终以经邦济世为指向 ,为了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 ,早期提出“悔过自新”说 ,中岁以后则用“明体适用”来拯救社会和人生。“悔过自新”是“明体适用”的“明体”工夫 ,“明体适用”则是“悔过自新”在现实关怀层面上的拓展和落实。因此 ,二曲思想是从“悔过自新”发展到“明体适用”的。

    2004年04期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古代宇宙起源“星云说”

    王晖

    佛教传入之前 ,中国古代有一种关于宇宙起源的学说 ,此说与近代康德等太阳系起源“星云说”相似而不完全相同。中国古代宇宙起源说认为天地产生之前为星云混沌状时期 ,后来变为天地阴阳分离的二分式结构状态时期 ,而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天地阴阳二气会合分离而形成的。我国古代还认为这种宇宙天地 ,是在不断在扩大膨胀 ,在有朝一日会崩塌消散而宇宙崩溃灭亡 ,这种思想又与现代宇宙大爆炸学说相近。我国古代的祖先对宇宙起源的解释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假说 ,但这对探讨中国古代宇宙论思想却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2004年04期 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0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汉书·地理志》沁水“过郡三”考辨

    周亚

    2004年04期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孔子的道德修养论及其平衡机制

    陈学凯

    恒德久远 ,择乎中行 ,是孔子道德修养论和儒家处世哲学中的思想精髓。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要坚持道德修养 ,而没有“恒德”和“中行”这两点作支撑 ,就很难达于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要做到道德操守的恒久持一 ,就必须择乎中行 ,只有中行而不走向极端 ,才可以持之久远。孔子的道德修养论虽然具有积极地进取性和斗争性的一面 ,但更注重在伦理道德思想中建立一种相互制约的平衡机制 ,并始终把中庸精神看做是这一平衡机制的核心和其道德精神的最高诉求。

    2004年04期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三国文小考一则

    杨鉴生

    2004年04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从墨家价值目标的缺陷看墨学中衰的原因

    张亲霞

    墨学的中衰就其根本来说是由于自身价值目标体系的内在缺陷。墨家过分强调人的生存需要 ,排斥、甚至否定人的其他社会需要 ;价值目标实施中把希望寄托在君主的高度自我约束上 ,方法上的平均主义、价值典范的可望不可及、实施中的模糊性以及“兼爱”、“尚同”中太多的超现实成分 ;服务对象的不确定性 ;所有这一切从根本上导致了墨学的中绝。

    2004年04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研究的几个问题

    袁林

    在中国古代 ,作为经济政策的“抑商”由两方面组成 :一方面抑制私人商业的发展 ,一方面保护和发展国营商业。商业并不一定意味着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 ,商业不可能完全独立于社会经济运动过程而自行发展 ,商业甚至商品经济的发展结果不一定是资本主义 ,二者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中国古代“抑商”政策对交换环节影响甚小 ,而对分配环节作用较大 ,主要目的是减少私商所获社会剩余劳动 ,扩大国家所得份额 ,即国家从私商那里夺取商业利益。

    2004年04期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9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税制转型和税收政策

    张曙光

    改生产型增值税为消费型增值税 ,虽然有利于统一税制 ,有利于向公共财政转型 ,但其本身并不是向公共财政转型 ,而只是增值税类型的变化。从根本上看 ,向公共财政转型实际上是政府行为和政府制度的转型 ;从目前情况看 ,向以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制转型的条件逐渐形成 ,增值税转型和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并轨是今年的税收工作的两个重点。

    2004年04期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三国志》标点纠谬四则

    张忠纲

    2004年04期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熵——企业能力的本质及其测试

    李学清

    企业的熵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生存与发展变化所特有的性质和特点。它不仅揭示了企业能力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生和发展的原理和根源 ,而且为企业能力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和测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进而为指导企业的社会实践和变革发展提供了可行的科学基础。

    2004年04期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整合与创新——基于梯度推移理论内在机理的扩展分析

    李具恒,李国平

    梯度推移理论在我国区域开发中起着主导作用 ,但它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却存在着很大局限性 ,急需改进。区域发展理论周期与梯度推移理论内在逻辑上的关联为梯度理论的扩展提供了可以汲取的素材。广义梯度理论将梯度扩展为自然要素、经济、社会、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制度等多维层面 ,整合了众多区域发展理论 ,实现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阶段区域开发理论的创新。

    2004年04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苏联计划经济的确立

    任晓伟

    新经济政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历史过程 ,在计划与市场这一表层矛盾的背后是旧的意识形态和新的历史实践以及政治和经济的冲突。斯大林的“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实质上是这些矛盾自身运动的历史产物 ,这一理论为苏联从新经济政策向计划经济的转变提供了两个历史前提 ,即民族主义的发展目标和集中政治发展的驱动。梳理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及其在苏联计划经济确立中的作用 ,对于加深计划经济这一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制度平台的历史内涵的认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2004年04期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1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

    任俊,叶浩生

    积极心理学是 2 0世纪末最早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 ,其主要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 ,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为目标。积极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出现不仅是对前期消极心理学的反动 ,也是对消极心理学的一种发展和超越 ,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当代心理学研究的核心价值。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包含的主要内容是 :积极是对前期集中于心理问题研究的病理学式心理学的反动 ;倡导心理学要研究人心理的积极方面 ;强调用积极的方式对心理问题做出适当的解释 ,并从中获得积极意义。

    2004年04期 106-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5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1 ] |[阅读次数:1 ]
  • 中国唐宋诗词第三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华山—西安举行

    师云

    2004年04期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理性观的革命:从无限理性到快速节俭启发式

    刘永芳,哥德·吉戈伦尔,彼得·M.托德

    历史上出现了两次理性观的革命 :第一次是必然性梦想的破灭和偶然性微积分原理的诞生 ,即概率理论的产生。这次革命在科学领域和日常生活中都以“概率革命”而著称。第二次主要关心人脑适应或应付瞬息万变的未知世界的方式。无限理性不关心搜索的成本 ,而有限理性通过终止规则明确限制了搜索活动。受限制条件下的最优化模型也限制了搜索活动 ,但它是通过计算最佳终止点做到这一点的。有限理性敢于在不寻求最优化搜索和终止规则的简捷启发式上“下赌注”。它在目标或线索间进行有限搜索 ,并利用环境结构产生适应性决策。

    2004年04期 112-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自然语言中焦点与重音关系的研究进展

    王丹,杨玉芳

    在人们的言语交流过程中 ,韵律特征是表达信息的有效方式。重音是最主要的韵律特征之一 ,重音在声学上主要表现为音高的升高和时长的延长。焦点是语句的语义中心 ,是说话者期望传达的核心内容。已有研究显示 ,焦点和重音的关系密切 ,焦点的韵律表现可以通过重音来实现。重音的分布主要原则是 :重音居后、实词重读虚词不重读、新信息重读和负载焦点重读。当前关于焦点投射问题存在着两种理论 :塞尔克科的焦点投射原则和句子重音指派原则。

    2004年04期 11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10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1 ]
  • 阅读困难儿童认知加工过程研究的理论分歧

    赵微,方俊明

    阅读困难儿童认知加工过程研究的理论分歧 ,主要表现在基本认知加工和高级认知加工之争与语音加工障碍与视觉空间认知加工障碍之争两个方面。语音意识、视觉空间认知、工作记忆和元认知与阅读障碍的关系的研究 ,目前已成为西方国家从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角度对阅读障碍问题研究的热点。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了阅读困难认知加工过程研究的理论 ,也启发了国内多角度、深层次地对阅读障碍问题的研究。

    2004年04期 12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萤雪丛说》辑佚

    张忠纲

    2004年04期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