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明珂
族群“历史”叙事有三种“结构”,即“范式化情节”、“文类”和“历史心性”。“文本”(text)产生于特定“情境”(context)之中,而“情境”也因此文本而强化;在类似情境下,“文本”常依循既定之叙事模式以产生类似“文本”;叙事符号虽循特定模式构成文本,但不同社会情境与个别作者的情感、意图,皆造成叙事符号及其组合差异,以此反映或造成社会变迁。与一般族群或民族历史一样,作为族群“历史”的“弟兄祖先故事”,其内部蕴含血源、空间与时间等叙事符号。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2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徐宏件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瞿林东
中国古代君主因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与历史地位,历来受到学人的关注,并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唐太宗《帝范》以前,这种研究有不少真知灼见、精彩篇章,甚至也有系统著作问世,但大多是就某一君主而论,或是就某一君主同另一君主相比较而论,而非把君主作为一种政治现象作综合的理论阐述。唐太宗所撰《帝范》改变了以往认识上和撰述上的这种局面,鲜明地反映了一代明君的君主论。他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君主现象作综合的分析,提出了在那个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认识,成为中国古代历史理论和政治思想上的一篇宏文。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党怀兴
六书理论中的兼书问题,是宋元明时期六书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对后来研究者影响较大的问题之一。对兼书问题的系统阐述当始于宋代郑樵的《六书略》,后代学者赵古则、吴元满、赵光等对此都有所发展。兼书说反映了他们对汉字构成的新认识,触及到了汉字演变中的一些实质问题,是当时学者从六书角度对汉字发展演变、汉字性质等问题的一种把握,对我们今天评价汉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尹韵公
斯诺是中国新闻记者心中最伟大的图腾。他的英名与他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是联系在一起的。他的名作《红星照耀着中国》一书轰动一时,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同时也为他自己赢得了震撼国际新闻界的名声。斯诺起到的当时任何中国共产党人都无法起到的宣传作用有力地证明:斯诺不仅是中国人民的朋友,而且还是中国共产党的同志。因为中国,斯诺成为著名新闻记者;同样因为中国,斯诺受到美国式“文化大革命”即麦卡锡主义及其运动的迫害,不得不移居欧洲。但是,他的心始终牵挂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斯诺曾三次应我国政府的邀请重访中国,并拿起笔又忠实记录了伟大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给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的另一面。斯诺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实际上扮演了为中美两国政府秘密牵线搭桥的作用,为打开中美关系大门做出了重要贡献。斯诺不但属于美国,而且还属于中国。中国人民将永远怀着感激的心情而铭记斯诺的功绩。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贾东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田大宪
媒介权力是新闻信息传播的基础和隐性的社会控制力量。在社会转型期,媒介生态及其同其他社会权力的矛盾运动,构成媒介权力异化的前提。对媒介权力的异化形态和发生机制的分析表明,在媒介与权力的博弈中,媒介权力主体的失控是导致媒介权力异化的根本原因。从制度层面加强宪政建设,优化社会控制,是防范和减少媒介权力异化的基本途径。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林乐昌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袁林
关于“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一、历史研究不是在人的意识中复现实际的历史过程,而是在文字史料、实物史料、现存知识体系之间求取无矛盾的共同点。二、历史研究的结果有可能出现同时或异时互相矛盾的“真”。三、由主客体关系所决定的历史有三种互相联系但又互相隔绝的基本表现形式。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5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理明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建才
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了对抗、削弱并击溃苏联东欧集团,铲除所谓共产主义威胁,制订并实施了诸如遏制战略、新面貌战略、和平战略、缓和战略、超越遏制战略,以及贸易管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隐蔽行动战略等一系列名目繁多、行色各异的战略,形成了一个金字塔般的战略体系。遏制战略是贯穿冷战始终的、统领众多战略的大战略;新面貌战略、和平战略、缓和战略、超越遏制战略本质上依然是遏制战略;贸易管制战略、和平演变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隐蔽行动战略等则是服务于遏制大战略的具体战略。这些战略各有所指,互相配合,共同作用,在促使苏东裂变、结束冷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3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宋永成
罗斯福和戴高乐的法国大国地位之争是“二战”期间双方外交斗争中的一个焦点问题。1940年法国战败投降后,罗斯福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需要,企图趁机削弱法国的地位,肢解法兰西帝国,将法国排挤出重大的国际事务决策之外;而戴高乐为了维护法兰西民族的长远利益,在十分不利的条件下与罗斯福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法国的大国地位。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7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瑞映
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经历了观望、抗衡阻挠、申请加入,到最终成为欧共体内尴尬的伙伴,其起点模式源于同欧洲煤钢联营的关系。该关系模式的演变历经程序争议、关系评估、谨慎关注、德国问题和建立联系安排制度五个阶段。其间,英国的基本立场是观望和不介入,它所凸现的关于欧洲联合的性质和方式的观念与看法,对英国后来的欧洲一体化方针和政策带来深远影响。析其原因,时局、英国当时的国际地位、利益范围和利益关系、政治制度、传统政策,以及煤钢联营本身要解决的问题等诸多因素,制约了英国的政策选择。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7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胡可先
武则天时期特殊的文学环境,使文学的发展得到了新的机运。这一环境的特点主要是:建立以文章取士制度;降低士族威望;政治与文学中心东移;《三教珠英》的编纂与儒释道思想的融合;文学环境从儒学化到文学化。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1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李倩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8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自力
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社会角色。唐前士人的社会角色经历了曲折的变化。唐代士人社会角色的变迁是与唐代社会政治的变迁紧密相连的。儒士、文人和官僚的三位一体,构成了唐代文人的基本面貌。从社会身分的角度看,活跃在唐代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几种社会角色,基本上可说是郎官、翰林学士、谏官、幕僚、州官等等。这几类人中,除了翰林学士是新产生的一种社会角色外,其他几类基本上是在原有的官僚体制格局中略作调整;但郎官、幕僚和州郡官之流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活动中尤为活跃,所起的作用也更加明显。科举和入幕,特别是科举,成为士人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转换社会角色的两大基本途径。大多数士人都走过这条坎坷不平之路。而科举和入幕的共存,集中体现了唐代士人社会角色变迁的时代特征。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付兴林
“判”是唐代科考中的一种特殊文体,凡欲入仕为官或继续为官者,必然要与“判”发生关系。《百道判》虽是白居易参加“书判拔萃”试前的虚拟性习笔,但其中所反映、思考的问题,诸如家庭婚姻、科举教育、丧葬礼仪、为政之道、军界生活、品行操守、触律犯禁等,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较大的学术价值,且是透视白氏早期思想的重要文献。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宁,孙炜
当今社会,母语问题的意义已远不能局限在语言学习的领域里,它已经与民族平等、民族独立问题联系在一起,母语的概念应进一步明确区分为自然母语和社会母语两个不同的层次。社会母语的安全涉及它的地位是否得到保障,它的语音、词汇、句法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大量不规范现象。影响母语安全的原因,一在出现过多的“自然母语转移”;二在其他强势语言的入侵;三在网络语言的不规范现象。中国的母语安全意识淡薄,已到了必须重视的地步。对于一些不正常的英语升温现象,不仅应从语言立法、语言规划层面上来纠正,还应从理论上加强对社会母语问题的研究与宣传。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0 ] - 齐元涛
武则天在位期间推行过的新造字武周新字存活时间很短。其短暂的命运有必然的内部原因: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辅助交际工具,既具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具有很强的社会约定性;武周新字违反汉字的社会约定性,逆汉字发展规律而动,命运自然不长久。这也启示我们在今天的汉字生活中应尊重其客观规律。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0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王成军
将因果判断和价值判断置于中西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从而探讨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司马迁史学观念的基本趋向是将价值判断置于因果判断的矛盾中,并最终统一于历史中;而古希腊罗马的史学观念则主要表现为两者长期对立而无法统一。从中西史学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司马迁对因果判断与价值判断的关系的理解不仅是深刻的,而且也是符合近现代史学发展趋向的。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7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潘定武
从创作心理学的角度考察,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创作心理主要表现在:司马迁在创作中始终处于理性思辨与激情冲动交变的状态;作者将其强烈的功名心理处处显露于对历史人物的选择与刻画之中;《史记》在体现作者高度的实录精神同时,又鲜明地展示了作者主动以艺术家心态著史的特征。《史记》是司马迁伟大人格和人生价值的明证,堪称社会史诗与心灵史的完美结合。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振亚,张志昌
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的关系问题是宪政民主的核心问题。西方思想史上的自由主义宪政论者把二者的对立绝对化,由此陷入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超越二元对立的前提在于,运用人类政治智慧对二者的关系合理定位。在利益多元化的当今社会,通过合作治理,有可能走出公民权利与政府权力二元对立的困境。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王子义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晓伟,赵启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计划经济的确立并不是简单地对苏联模式照抄照搬的结果,也不单纯地是为了适应当时国家重工业化的政治任务,而是一个理论和历史统一的复杂过程。20世纪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构成了这个过程的逻辑起点,从关于战后中国市场化发展道路的设想、新民主主义计划经济观的形成到向计划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在中国的确立有着内在的思想和历史推动。客观分析这个过程,是当代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改革史研究中一个具有持久重要意义的问题。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史2005年06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