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学术评论与争鸣

  • 略谈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实践存在论美学

    朱立元;

    近年来,在学界形成了关于实践存在论美学的论争。实践存在论美学的提出源于对当代中国实践美学的反思,而马克思实践概念的存在论维度对于突破现有实践美学的理论局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立足于中国当代美学的独特语境,实践存在论美学在马克思的存在论这一新的理论视域中提出并思考了当前美学可能的突破之途,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美学、现代美学的多重学术追求。

    2012年01期 v.41;No.184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论当代教育哲学的“问题哲学”转向

    高伟;

    知识论倾向、演绎式思维以及问题意识的缺乏,既是当下教育哲学危机之表现,也是其产生之原因。而教育哲学之拯救,迫切需要教育哲学深刻的范式转换。直面问题是中国教育哲学当下最高意义的范式转换。"问题"对于教育哲学的优先性关涉教育哲学的本性。走向问题的教育哲学既意味着某种实践论的取向、文化哲学与社会哲学的取向,也意味着生活世界的取向。

    2012年01期 v.41;No.184 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0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教育公平的本质特征和量化测评

    郝文武;

    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相互促进并持续提高的发展状态。高等教育公平是尊严和权利的平等与能力、分数、效率的提高相互促进的公平。实现高等教育公平目标必须量化测评不同学校、不同群体和阶层、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平等、效率、公平和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相互促进的历史进程、现实状态和未来进展,采取有效措施,使不同学校、不同群体和阶层、不同区域的平等条件不仅不影响而且有利于促进这些层面效率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这个层面的效率水平提高不仅不影响而且有利于促进这些层面平等水平的不断提高。

    2012年01期 v.41;No.184 19-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度化探析

    沈璿;栗洪武;

    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指从教者应用专门知识与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信守的、关于教师专业活动自身的规范。它既具有伦理内涵的道义性与符合教育发展趋势的特征,也具有作为规范的可操作性。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度化就是尽可能地把原有的教师习俗道德准则转化为教师专业伦理制度,把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规范转化为正式制度的法律规范,使其在约束教师行为方面具有更大的强制力,使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更为明确的规范可以遵守。

    2012年01期 v.41;No.184 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中国古代史研究

  • 从西周金文看西周宗庙“图室”与早期军事地图及方国疆域图

    王晖;

    顾炎武曾以为宗庙设立神像是战国才产生的现象,是不对的。从西周金文中看,西周时周王朝宗庙中有"图室"。这表明至少从西周开始,已经在周王宗庙中设立专门的"图室"绘制先王先公的图像来进行祭祀和悼念。商末西周初年已有用于战争的军事地图,周初已有"东国"疆域图,也有用于土田划定的方国疆域地图。

    2012年01期 v.41;No.184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0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秦汉时期齐鲁贵族迁徙关中考述

    贾俊侠;

    经过秦汉时期的10余次移民,大量的关东移民被迁入关中地区。在迁徙的人口中以六国贵族后裔为主体;六国贵族后裔中,齐楚两国是主体;齐楚贵族后裔中,齐国诸田是主体。同处于齐鲁文化圈内的齐国诸田再加上齐国诸姜、鲁、宋、邹、卫等国移民人口在迁关中的移民中占了绝大多数。迁徙手段主要采取政令强迫,同时也以赐钱、赐物、赐田宅以及免除赋税等优厚的经济利益以诱惑;迁徙的目的主观上起到了增加关中人口、充实诸陵邑、加强对旧贵族势力控制的作用,客观上发展繁荣了关中经济,促进了东西部文化融合,尤其是奠定了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大一统"国家意识形态的基础。

    2012年01期 v.41;No.184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朝鲜朝使臣眼中的清朝产业与器物——同朝鲜朝的产业与器物相比较

    徐东日;

    乾隆朝时期,朝鲜士大夫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华夷观的传统思维模式,开始客观地肯定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其北学派人士参加燕行的目的,就在于寻找使朝鲜迅速摆脱经济、文化落后局面的方法。即通过对清朝产业与器物的详细考察与研究,找出中国之长与朝鲜之短,进而取长补短,导入中国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文化。这个时期,他们基本认同满族文化,肯定中国重视实用的一面。所以,他们对清朝的描述趋于"乌托邦"化。

    2012年01期 v.41;No.184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陕西乡土志及其史料价值

    王雪玲;

    乡土志是在清末教育改革背景下产生的一批特殊地方文献,陕西是当时编纂乡土志较多的省份之一,这批乡土志体例同中有异,内容繁简不一,是全国乡土志的一个缩影。与我国乡土志一样,陕西乡土志也蕴含了大量的史料,相关记载真实地反映了陕西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各地的风俗习尚,其史料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利用。

    2012年01期 v.41;No.184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

  • 郭店简《六德》篇探析

    谢耀亭;

    郭店简《六德》篇,表达了早期儒家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反映了早期儒家的政治理念,在早期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六德"的组合,在思维方式上受到原始五行思维的影响。"六德"的呈现,便是顺应"天道"的表现,并以此达到现实秩序的和谐。《六德》篇虽主要论述治理人伦社会的主张,但并非就政治言秩序,而有其形上学根据,即"治人伦以顺天德"。治理人伦世界的具体原则就是处理好"六位"的关系。"六位"又可分为"内、外三位"和"上、下三位"。"内、外三位"的划分,反映出儒家社会伦理基于家庭伦理的思想;"上、下三位"的划分,体现出原始儒家政治思想中的良性互动,且对后世的"三纲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2年01期 v.41;No.18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唐长安城城门管理制度研究

    肖爱玲;周霞;

    中国古代都城不仅是帝国的政治权力中心,还是礼法制度的主要策源地。唐长安城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宏大的都城,城门管理制度严格而完备,由严密详尽的宫城门籍制度、禁止城市居民夜间活动的宵禁制度、完善的城门启闭及维修制度等共同构成的城门管理系统,不仅维护着都城的安全与稳定,还是维系都城社会空间、等级秩序有序运行的重要保障。

    2012年01期 v.41;No.184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唐代平民女子服饰与生存状态初探

    纳春英;

    唐诗中有很多歌咏下层劳动女子的诗句,尤其是其中有关服饰、化妆的描写,填补了正史对唐代民间女子服饰与生存状态疏于记录的缺憾。唐代民间女子即使身处盛世,仍生存艰难,这从她们的服饰、化妆不难看出,无论材质、式样、花色,民间女子服饰与贵族妇女都有很大的不同,由此所透露出的生存状态之差距也是天上人间。

    2012年01期 v.41;No.184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15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论唐代山东士人与《晋书》《隋书》的修撰

    黄寿成;

    《晋书》《隋书》是唐初官修的两部正史,而山东地区的士人在这两部正史的修撰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山东地区自先秦以来一直是文化发达地区,虽经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汉文化在此非但没有遭到大的破坏,相反仍在继续发展,而江左、关陇两大地区由于种种原因在文化上略落后于山东地区。因此说山东地区先进的文化促进了该地区学术的发展,并使得该地区学者的学术水平居于领先地位,进而为《晋书》《隋书》的修撰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2012年01期 v.41;No.184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海外学术论坛

  • “支微入鱼”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兼说古中原官话ü[y]语音层的变异

    刘勋宁;

    陕西方言保留一系列ü韵的音,与普通话形成重要差异。这类读音实际是古中原官话的老读法,随着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地位的上升,这类读音已成为宝贵的语音遗产。方言语音只能活在人们的口头,如果不记录下来就会失传。陕西人珍爱自己的语音遗产,就应该将这些宝贵的读音记录下来,传之后世。

    2012年01期 v.41;No.184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9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论中国文论的三部曲——兼及中国文化诗学的建构

    顾祖钊;

    "五四"以来,中国文论明显经历了"全盘西化"和"西方文论中国化"的阶段,目前正走向"中西融合"的新阶段。这一阶段的到来,已做好了三项理论准备:"新理性主义"在价值论和方法论上实现了中西融合;"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突出了中西融合的任务和方式;"中国式文化诗学"是中西文艺理论融合之路通过上述二者实现创造性建构和超越的最终模式和必然归宿。揭示了这样的"三部曲",也就揭示中国文化诗学产生的历史合理性,以预测中国文论的未来。

    2012年01期 v.41;No.184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性灵”说与诗法论——论袁枚诗学的综合向度

    段宗社;

    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也使他异于明代公安派而呈现出清代诗学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应从"性灵"说与诗法论的矛盾与综合角度对袁枚诗学作全面理解。

    2012年01期 v.41;No.184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新闻传播学研究

  • 另一个世界——三个银幕女性的塑造和社会主义中国的信仰表达

    裴亚莉;

    新中国银幕上的经典女性形象有很多,但是如果引入"社会主义的信仰表达"问题,那么我们就会看到,当电影艺术家在涉及"非现世的世界"的时候,怎样处理这个可被表述为"封建迷信的世界",不同的艺术家将会选择不同的态度;不同时代的艺术家也会选择不同的态度。本文选取《白毛女》《祝福》和《李双双》三个创作于新中国17年时期的影片,借助这些影片对喜儿、祥林嫂和李双双三个女性形象的塑造,试图证实以下判断:存在于不同艺术家个体和时代之间的关于信仰表达问题的差异,经过历史的流变,到1958年以后,那种被称之为封建迷信的"信仰",将会被另一种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或说是共产主义信仰完全代替。在我们看来,社会主义乌托邦,也是关乎"另一个世界"的想象,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共产主义运动的真实经验在现实生活和艺术创作中的双重显现。

    2012年01期 v.41;No.184 106-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7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灾难”的娱乐化传播与景观化生存——好莱坞灾难电影的文化解读

    牛鸿英;

    好莱坞灾难电影以景观叙事的方式建构了虚拟的危机情境与转危为安的"神话"模型,在视听的快感冲击与生存的忧虑恐惧中,凭借受众的日常消费最终完成了意识形态的控制与文化意义的流通。在这个传播过程中,社会权力、经济利益、文化价值、审美超越等多重向度的诉求盘根错节,被奇妙地拼贴与糅合,形成了彼此抵牾、又互相生成的内在机制,为当代大众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样本。

    2012年01期 v.41;No.184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前诸子时代的传播思想探析

    仝冠军;

    前诸子时代的传播思想非常丰富。对传播活动的认识上,人们认为传播活动能够传达各种信息,语言能够揭示传播者内心的感受,以及他对各种事物的认识、看法和评价;通过语言传播,可以对民众进行教化,对子弟进行教育,或者向其他国家推行本国的文化;一个人的言语还可以表露一个人的品质。他们提出了"慎言"和"三不朽"的传播思想,认为只要在德行、事功、言语之任何一方面有所建树,都可以使自己虽死犹生,虽久不废,达到不朽。而言语又是反映德行的重要途径,是建立事功的重要工具和能力。关于舆论,栾武子提出的"善钧为众",邵公提出的一套理想化的传播秩序和传播体系,都是值得注意的传播思想。非语言传播也受到人们的注意,有人还形成了一套理论,如单襄公认为把一个人的"步言视听"结合起来考查,就能够得到比较准确的信息。此外,前诸子时代的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受众问题,如"直不辅曲,明不规闇"的思想等等。

    2012年01期 v.41;No.184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美学研究

  • 对话:生态美学的方法论基础——对生态现象学方法的补充

    孙丽君;

    生态美学审美经验的本质是一种家园意识。生态美学的家园意识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与自我和解的方式。它来源于现象学对人的有限性研究。生态美学将自然视为人的有限性的原因。对话将这一原因内化为此在的意识。对话的基础是对自然构成人类限制性条件的理解。在生态美学的对话中,对话的过程可分为人与人、人与他人及人与自然的对话。对话是解决生态美学困境的方法论基础。

    2012年01期 v.41;No.184 131-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康德“美的分析”的时间性内涵及其现代意义

    刘凯;

    审美时间性问题已经成为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论域。时间问题贯穿康德批判哲学的始终,是理解康德思想的一条重要线索;在此基础上,康德《判断力批判》"美的分析"就显现出审美独特的时间性内涵;对康德美学时间性内涵的分析进一步凸显出当代美学与康德美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理解当代美学及审美时间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01期 v.41;No.184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9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台港新儒家“中国艺术精神”阐释的悖论反思

    孙琪;

    台港新儒家学者唐君毅、徐复观的"中国艺术精神"阐释共同出现了三大悖论:一是他们所谓"纯粹之艺术精神"实则无法"纯粹",二是艺术精神与道德精神表面并列实则并不平等,三是在他们建构的"中国艺术精神"里,艺术最终被"精神"湮没,成为可有可无之物。悖论产生的最终根源在于他们标举"中国艺术精神"的指向并非艺术,而是文化精神和价值。他们以心性之学解读中国传统艺术的路向是对宋明儒学的延续,而非超越。

    2012年01期 v.41;No.184 143-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陕西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互动关系研究

    王美霞;樊秀峰;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和服务业规模的增加是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标志。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陕西省城市化与服务业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陕西省1978—2009年度相关统计数据,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陕西省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城市化与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互为因果关系。要加快陕西省城市化建设和服务业发展,可从调整经济结构,提升西咸一体化与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建设步伐和改革户籍制度等方面入手。

    2012年01期 v.41;No.184 150-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农业灌溉活动中农户和政府行为研究——以山西雁北地区为例

    方兰;孟晓东;

    以山西雁北地区相关灌区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元排序选择模型,选取影响灌溉活动的主要因素,即节水灌溉技术投入、农业水价、政府补贴、水权和用水者协会这五个方面对灌溉活动中农户和政府行为的影响效应进行分析、排序,可以发现:水价和政府补贴对农户和政府效用的影响最大,远大于灌溉技术、水权交易和用水者协会的影响,且农户个人行为的优化对增进社会福利的贡献度大于政府行为的贡献度。

    2012年01期 v.41;No.184 159-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产品物流制度变迁及其启示

    王静;

    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核心是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国农产品物流模式也随着市场经济发育程度发生演变,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物流发展的起步阶段、转型期双轨制阶段和市场经济时期快速发展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由统购统销向市场化改革演变历程既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不断在变迁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解,同时也受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解决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客观推动。农产品物流制度变迁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和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某些特殊条件密切相关,这对于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演进的内在规律和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中面临的许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01期 v.41;No.184 169-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7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张积玉、杜敏荣获陕西省及全国高校学术期刊十佳主编/优秀主编、十佳编辑/优秀编辑称号

    师云;

    <正>在陕西省高校学术期刊2006—2010年度优秀编辑部、优秀主编、优秀编辑、优秀编辑学论著评奖中,我校学报编辑部荣获优秀编辑部;本刊主编张积玉编审荣获"十佳主编",编辑部主任杜敏编审荣获"十佳编辑",编辑部副主任蒋万胜副编审荣获"优秀编辑"称号;副编审杨军的论文《新

    2012年01期 v.41;No.18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征稿启事

    <正>一、本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文、史、哲、经、教各学科学术论文,重点栏目有: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周秦汉唐文化、学术前沿、西部研究。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

    2012年01期 v.41;No.184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9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