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学术前沿:跨文化、跨学科视阈下的文学理论

  • 马克思与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维度

    汪正龙;

    马克思把具体的思想类型与特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相结合,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哲学维度和社会学维度,也启迪了意识形态批判的美学或文学批评维度。作为一套激进的批判资本主义的话语体系,意识形态批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把社会关系主要归结为镜像关系,又有它的局限性。

    2012年02期 v.41;No.185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8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理论之后:文学理论的知识图景与知识生产

    李西建;贺卫东;

    "后理论"是新世纪人文科学研究面临的一种文化语境,也是关乎文学理论与文学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命题,某种程度上决定其知识生产的路径与转向。"后理论"代表了一个思想生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的理论价值转向的到来,为文学理论知识图景的形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改变了文学理论的知识面貌、知识范式与理论表征,也促使文学理论的知识生产更加注重以多样化的形态面向文化政治与公共领域,更加突出反思性与思想生产的深度整和,以及在价值定向与价值选择方面的高度自觉。

    2012年02期 v.41;No.185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1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形成过程中的“日本因素”

    彭修银;

    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很大程度上遵循着"西方—日本—中国"的运行模式和轨迹。促成日本近现代文艺学、美学对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学科影响的主要因素:一是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大面积的移植西方文艺理论和美学著作,给正在迷惘和摸索中的中国现代文艺学、美学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二是中国传统文论、美学思想实现现代转型的现实需要;三为中日文化的共同性,使中日近现代文艺学、美学有着会通的线路。

    2012年02期 v.41;No.185 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 乐府诗换韵与乐曲的关系

    朱刚;

    汉魏六朝的乐府诗多以四句为"一解",与一支乐曲相配。唐代的一部分乐府诗仍用旧题,但篇幅往往加长,显然不能与一支乐曲相配。据《乐府诗集》所载,仔细考察此类长篇乐府诗,大多四句换一韵,故可推测换韵与乐曲相关。也就是说,以一支乐曲的反复演奏而将歌词唱完,这一情形与"联章"体制相似。

    2012年02期 v.41;No.185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7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褒贬祖《春秋》,叙述祖《史记》——欧阳修《新五代史》传记风格探微

    张新科;任竞泽;

    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富有文学色彩的著作之一,在中国古典传记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叙事、写人学习《史记》传统,颇得史迁之神韵。而其以"呜呼"发端的独特史论体例,既继承前代传统,又有新的创造,是作者表达感情和评价人物的重要形式,《伶官传序》就是其中代表作之一,其经典化的过程,显示了《新五代史》不朽的文学价值。

    2012年02期 v.41;No.185 3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苏舜钦思想考论

    庆振轩;

    苏舜钦始终以儒家自居,儒家思想是其立身行事的基础。他有很强的夷夏之辨思想,重视道德修养,追求刚直、坚毅、忠贞的人格,一生以康济斯民为己任。同时濡染道家思想较深,但基本上未受佛家思想影响。

    2012年02期 v.41;No.185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学术评论与争鸣

  • 吴声西曲与永明体成立关系的诗律学考察

    杜晓勤;

    永明声病理论源于晋宋乐府,吴声西曲对永明诗律形成具有较大影响,是近来永明体形成研究领域的一种新说。这一新说不仅得不到乐律与诗律对应关系的理论证明,而且也得不到诗律分析数据的支撑。现存晋宋吴声西曲多为五言四句诗,它与永明诗律的相合程度,不仅低于晋宋文人五言诗,更低于其中的五言四句诗。今存晋宋吴声西曲中永明律句、永明律联所占比例,并未超出其在五言诗中的出现概率,说明这些歌辞的作者尚无明确的永明诗律意识。永明体诗律系受晋宋吴声西曲声律之启发而形成的说法,既不符合诗史,也与逻辑相悖。

    2012年02期 v.41;No.185 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再论唐代前期“六胡州”治城位置——与王乃昂、黄银洲、何彤慧三同志商榷

    艾冲;

    针对唐前期"六胡州"及其后继管理机构治城位置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学术认识的分歧,有必要再次进行学术讨论。透过对《定位问题》所举论据的剖析,可以看出窨子梁出土的唐人墓志及其他资料并无法证明唐前期鲁州城即今兴武营故城,与"六胡州"相关城址的"考定"纯属画蛇添足,对什贲故城、兰池都督府城的推断也是误判。因目前关于唐前期"六胡州"治城的证据欠缺,其治城位置研究尚无定论,仍需同行继续向前推进。剖析相关论文出现诸多舛误的根源乃在于失当的研究方法、浮躁的学风。学术界须提倡审慎严谨、求真求实、淡泊名利、稳步推进的健康学风。

    2012年02期 v.41;No.185 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研究

  • 心理学演进的当代思想潮流

    葛鲁嘉;

    当代心理学的发展形成了一些重要的思想潮流。这些思潮成为心理学演进中普遍关注的研究的热点、思想的焦点、创新的重点。这些思潮主要包括后现代主义心理学思潮、多元文化论心理学思潮、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思潮、女权主义的心理学思潮、进化取向的心理学思潮、积极取向的心理学思潮、本土取向的心理学思潮。在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潮流中,中国心理学应该推进本土的原创性心理学理论建构。新心性心理学的探索就意在于寻求本土心理学的研究突破。

    2012年02期 v.41;No.185 6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0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阅读认知加工的跨语言研究

    赵微;荆伟;方俊明;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有关阅读正常者阅读技能以及阅读不良者认知加工缺陷的跨语言研究,深入探讨了语言文字特性和认知加工过程与阅读技能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为揭示阅读的认证加工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通过对国外已有研究的回顾,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其一,以往跨越语言的研究较少全面系统地考察字词识别中音、形、义三方面的认知加工过程,多集中于语音意识和正字法意识方面。其二,即使有的研究探讨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但大部分考察的是被试在第一语言中的表现,涉及第二语言的阅读技能发展的研究也很少,更缺乏同时考察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平行发展的研究。其三,为数不多的上述研究也大部分来自于拼音文字系统之间,即便有英语与汉语之间的跨语言研究,也是以生活在国外的英—汉双语儿童为被试,而对于生活在中国的母语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儿童的跨语言研究还很少。

    2012年02期 v.41;No.185 7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历史地理学研究

  • 明朝前期安置蒙古等部归附人的时空变化

    刘景纯;

    明代对蒙古人为主体的北方等部归附人实行积极的招抚和安置政策,大量蒙古等部人前来归附,政府多将他们安置在明朝本部,但在安置地域上屡有变动。洪武时期经历了由北方沿边、京师和部分地区集中安置向全国各地分散安置的过程,永乐以后,在"自愿奏请"的条件下,形成了京师集中安置的新模式。以后诸朝,承此精神,主要以都城为中心来集中安置,但在南京和北京之间屡有调整和反复。成化以后,来归人员日益减少,安置地也主要移向江南地区。永乐朝的安置模式及其体现的保护和优待精神对以后诸朝有重要影响。

    2012年02期 v.41;No.185 77-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西汉长陵邑的设置及其影响

    喻曦;李令福;

    长陵邑是以汉高祖长陵为中心建造的专供守陵、护陵和祭祀之用的特别行政区。作为特殊的地方行政组织,长陵邑在巩固长安的政治中心地位、促进长安地区经济繁荣、发展长安周边文化教育事业和促进关中地区民风多样化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上强干弱枝以拱卫京师,经济上提高农业技术、增进商业发展,文化上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素质同时丰富了关中地区的民俗。

    2012年02期 v.41;No.185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9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信仰导引下的哲学理念——简论台湾新士林哲学研究的新向度

    宋志明;孙兵;

    台湾新士林哲学背靠天主教信仰,融会了中古士林哲学、新士林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作为中国现代哲学舞台上的"有神论"学派,"信仰"与"理性"的融通问题成为台湾新士林哲学最有特色、也最具争议之所在。要打破目前台湾新士林哲学研究的"概论"现状,给予此种学术以客观评价与定位,就必须深入其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明确其信仰背景,确立其信仰导引下的标志性哲学概念,进而论证标志性概念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2012年02期 v.41;No.185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毛奇龄“推移”说与清代汉易复兴

    林忠军;

    毛奇龄提出易有变易、交易、转易、对易、移易,演《易》系辞用移易,并证之以经文。他从《系辞传》"乾坤成列"、"刚柔相推"、"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出发,整合了易学史上以卦变为核心的易象说,提出移易说,以此详细推演了六十四卦之间的关系。毛氏的移易说以全新的易学象数视域解读《周易》经文和《易传》,从中提炼和抽绎出"移易"、"聚卦"、"分卦"等概念,进而解构和重建六十四卦符号系统,以此探索卦与卦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与以往卦变说不同的、以移易为核心的符号系统。他以移易之象和其他象解《易》,成为清初复兴汉易最重要的标志。同时,他运用考据的方法对于宋代图书之学进行全面的检讨和批判,开清初考据学之学风,对于清中后期乾嘉学派形成和汉易鼎盛产生重大的影响。

    2012年02期 v.41;No.185 9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坎陷如何开出科学?——从三分方法的视角看牟宗三的“坎陷开出科学论”

    杨泽波;

    通过坎陷开出科学是牟宗三儒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旨是要求从文化结构和生命结构的道德层面退出身来,发展其下的智识层面,从道德结构的仁性层面退出身来,发展其下的智性层面。

    2012年02期 v.41;No.185 10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佛教刹那缘起观与王夫之《相宗络索》唯识思想

    肖建原;

    刹那缘起观是佛教摄持诸法而证解教理的基本观念,它能联系和生起抉择佛法的诸理论。王夫之依据刹那缘起观悟入唯识学八识流转还灭之义,体现他吸收、改造相宗唯识理论,建立刹那缘生与真如本体之二重法界,悟入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之世界的研究视角,分析和揭示《相宗络索》唯识思想特征,在于阐释王夫之援佛家思想入儒,尤其是吸收唯识思想为儒家伦理道德之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目的及其重要理论意义。

    2012年02期 v.41;No.185 112-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地缘安全视阈下的我国西部跨界民族关系

    李琪;

    跨界民族研究是我国边疆学的重要内容。我国西部与邻国跨界民族的形成十分复杂,有着深远的历史根源。疆域的变迁、民族的迁徙等多重情况的相互叠加是其重要成因。同一民族分布在不同的国家,政治上区别为不同国家的民族。跨界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是政治隶属关系。在我国,跨界民族与国内其他民族的关系是统一国家内部各民族和而不同、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国跨界民族聚居地方隶属多民族统一国家格局,不仅拥有历史继承性,而且具有现实延续性,并在时代的进程中不断巩固和发展。

    2012年02期 v.41;No.185 119-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9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宋庆龄女性角色的生活史解读——基于宋庆龄“私人书信”的审视

    刘俊凤;

    20世纪80年代始,中国内地对宋庆龄的研究大多关注其政治角色,而对其女性角色的发掘尚不完整。私人书信文字资料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一个更加真实、丰满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宋庆龄。青少年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生活教育环境使宋庆龄初步形成了中西融合的独立女性形象。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带着对理想的坚持,怀着对生活、自由和幸福追求的执著,在理想的道路上独行,诠释了中西文化交融下的"现代"女子对革命理想与传统生活的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她的生活历程不仅诠释了20世纪中国女性自我解放的路径,也成为中国女性追求现代生活方式的典范。

    2012年02期 v.41;No.185 129-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8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儒家政治秩序运行的基础矢量

    胡锐军;

    儒家政治思想是一个以探求理想政治秩序为旨归的政治设计学说。为了实现其基本的价值主张,儒家设计了一系列用以维系其政治秩序运作的基础矢量,包括均平、德治、礼治、三纲、仁政。其中均平是经济基础的范畴,德治、礼治、仁政、三纲则是上层建筑的范畴,德治、礼治表征着五常,三纲表征着主从分明的等级结构体系,而仁政则是三纲五常规范体系发生作用后对执政者权力运作方式的必然要求,它们合在一起从经济和政治的方向,为儒家政治秩序的运行提供了动力,保证了其基本价值维度的实现。

    2012年02期 v.41;No.185 137-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世界历史研究

  • 回归历史:罗末丽初金石碑刻的构成及其呈现的历史真实

    拜根兴;

    新罗末高丽初出现的金石碑刻,不仅是韩国金石碑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韩国历史编撰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史料来源。在文献史料极不充分的情况下,了解这一时期社会政治文化发展状况,金石碑刻类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稿力图在学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罗末丽初时间段的界定及依据、金石碑刻包含的内容、社会各界对佛教重视氛围以及僧侣,塔碑的撰作、书丹、刻制流程及结构特点等问题试作探讨,力求对这一时期金石碑刻的总体状况以及所呈现的历史事实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012年02期 v.41;No.185 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冷战初期美国对中东的心理战行动——以PSB D-22心理战略计划为中心的考察

    史澎海;

    20世纪50年代初期,杜鲁门政府开始将战略重点从欧洲转移到广大的中间地带,中东成为了美国与苏联争夺的焦点地区之一。为了控制中东,杜鲁门政府制定了针对中东的政策目标,试图通过军事、经济和心理手段将中东纳入西方阵营,完成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包围。为此,杜鲁门政府责成新成立的心理战略委员会制定了针对中东的PSB D-22心理战略计划,提出了通过公开的和隐蔽的心理战手段培养阿拉伯民众的亲美反共倾向,进而控制整个中东。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继承并完善了杜鲁门政府的中东政策,进一步强调了心理战在实现美国中东政策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成立了行动协调委员会来加快实施PSB D-22心理战略计划。但是,由于美国坚持奉行亲英、以政策以及与中东国家在国家利益方面缺乏一致性,美国对中东的心理战行动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2012年02期 v.41;No.185 152-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4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德国与美国刑事证据排除规则衍生史及制度构型比较研究

    许乐;

    德国证据使用禁止理论与美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当代世界两大法系主要法治国家在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方面的两种代表性理论,在两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并按照不同的原则形成了各自的例外。这种"原则加例外"的法律实践模式对于其他法治国家而言具有典型的"范式"意义,这种范式只有在切合各国法律传统和具体国情的基本框架内构建各自的刑事证据排除规则,才能从制度上保障刑事诉讼程序的公正高效运行。

    2012年02期 v.41;No.185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海外学术论坛

  • 唐人宋神:韩愈在潮州的神话与神化

    李志贤;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历来享有盛誉,即便在贬谪潮州的人生低谷期也以其勤政爱民的斐然功绩在唐宋潮州民众心目中赢得了由人到神的升格。在这一演变、升格的过程中,潮州本地盛行的先贤崇拜和人神合一以及宋代理学的兴盛加速了韩愈的神化,唐宋地方祠庙祭祀政策的变化以及韩愈自身所具有的文化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共同合力而促成了韩愈这一"唐人宋神"文化奇观。

    2012年02期 v.41;No.185 166-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1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新闻传播学研究

  • 文化时代中国影视艺术形象的建构

    盖琪;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充分体现出我们党对于自身在当今文化时代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在这一文化时代,在这一战略目标指引下,中国影视艺术应该充分发挥艺术形象在文化传播方面的优势,以建构兼具民族美学与民族社会学价值的"民族审美文化形象"为路径,肩负起建构当代中华民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时代责任。

    2012年02期 v.41;No.185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