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文化理论研究

  • 论文化生产力

    曹顺庆;罗富明;

    文化仅仅是意识形态、是软任务,以及文化无用论的观念,长期以来左右着人们对文化的认识,这种观念影响到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也一定程度影响到我国的公民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消费时代的到来,文化产业的繁荣及文化生产力的释放,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提出"文化也是生产力"这一观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文化自身应有之内涵。"文化也是生产力":一方面在于文化通过产业化的形式直接构成生产力;另一方面文化通过提升商品附加值的形式间接成为生产力。正确认识文化的生产力地位将会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12年06期 v.41;No.189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下载次数:4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文化帝国主义与文化全球化——约翰·汤姆林森教授访谈录

    金惠敏;

    对"文化帝国主义"论的批判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文化帝国主义的事实,而是说"文化帝国主义"这一概念已经不足于表述如今的全球化及其文化后果,因而"全球化"应该被提升为一个新的概念,至少应该被作为一个新的视角。同样道理,也不能将"全球文化"或"文化全球化"理解为文化的西方化和同质化,理解为"文化帝国主义",它们应该被作为对全球化时代文化变迁的一种新的概念化方式。或可期待,歌德和马克思"世界文学"概念将由此而得以丰富和更新。

    2012年06期 v.41;No.189 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1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文化霸权视阈下女性形象的媒介建构——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为例

    许加彪;韩青;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虽改写了女性在电视媒介建构现实中"符号灭绝"的地位,但女性在电视媒介上的"出场"机制仍是一种被选择的建构,女性形象被不断类型化与脸谱化,依然遵循着男权文化主导的加工再现与叙事逻辑。在这种男权主导的符号框架下,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社会表达机制进行策略创新,为女性留下了一些必要的空间和舞台,成为妥协的场域。在面对文本的开放与多元中,女性在解读女性本土剧中可能获得了"麻醉性"的自我需求满足,而放弃了社会改良的要求。因此,面对内地热播女性本土剧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样本,必须理性辩证地看待,以期在女性自我救赎与社会共同进步中取得男女的和谐与平等。

    2012年06期 v.41;No.189 2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下载次数:2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海外学术论坛

  • 奢侈品动力论

    迈克·费瑟斯通;虞建华;

    奢侈品已成为当代消费社会的一个全球性现象,亟待一个理论上的认识和阐释。第一,奢侈品的基本动力学是自上而下的延伸,是一个民主化的过程;第二,奢侈品消费的乐趣来自于体验与认知的交织;第三,同属奢侈消费的另一极端是内在奢侈和朴素奢侈;第四,奢侈品与美学和艺术具有错综复杂的关系;第五,它总是作用于感受、内在、期待和记忆。

    2012年06期 v.41;No.189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9K]
    [下载次数: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美学研究

  • 他者性的美学:超越性与主体间性的变异

    杨春时;

    他者性美学是在他者性哲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列维纳斯从他者的超越性出发,把审美界定为超越经验意识的感觉,把美确定为物的本原状态。这样,他的美学就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而否认了审美的超越性。同时,他认为美只是"物"的还原,它超越于存在,因此不是主体,也不是人的对象,与人无关。这一思想固然摆脱了主体性,但也否定了审美的主体间性。另一个他者性美学家路易斯认为,审美源于道,道是他者,具有伦理性。艺术的他者性体现在语言、文本、创作、接受各个环节,因此审美具有公共性、客观性,而不是主体性的活动。这一理论使审美的超越性和主体间性发生了变异。从本质上说,他者性美学对他者的超越性和非主体性的强调,实际上是超越性和主体间性理论的扭曲形式。在这个意义上,他者性美学的发生,为肯定审美的主体间性和超越性开辟了道路。

    2012年06期 v.41;No.189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1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远古美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刘成纪;

    近年来,学界关于中国远古美学问题的探讨有渐趋复苏之势,这使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有了重新订正的必要:首先是中国美学的远古发端问题,其次是美与中国史前文明的共生关系以及审美共同体的形成。以此为背景,中国社会早期的天下观为远古美学勾勒出了初始范型,原始农耕文明确立的人地关系为其提供了本质规定,器物纹饰强烈的视觉表现意图则意味着美的呈现在当时具备了自觉性。对于这一独特历史时段的美学考察,单纯依靠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的互参互证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哲学对材料使用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并为美的演进史建立逻辑秩序。

    2012年06期 v.41;No.189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学术评论与争鸣

  •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不能成立说”的学术反思

    任晓伟;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20世纪80、90年代以来理论界持续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近些年来,这一理论却被一些论者所否定,认为新民主主义理论本身是一个杜撰,并认为研究和宣传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会否定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笔者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并不是杜撰,而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科学概念;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是在否定苏联模式和体制的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肯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2012年06期 v.41;No.189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7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学术争鸣与评论

  • 中西史学比较得以可能的诠释与再诠释

    王成军;

    时空距离是历史学本身的内在矛盾,更是中西史学比较成为可能的难题之一。哲学诠释学的相互理解和历史效果意识观念,赋予了时间距离作为历史研究和比较的前提条件这一新的重要意义,对深化时空间距的理解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哲学诠释学的观念和方法也表现出通过弱化空间距离,将空间距离消融于时间观念中,以解决时空矛盾的弱点,并最终导致某些相对主义的趋向。因此,运用现代哲学理论和历史理论对诠释学的时空距离理论进行再诠释,使时空两者在真实的对立的基础上又有机地统一起来,最终统一于现实可靠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进程中,这对于丰富和完善中西史学比较的理论方法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2012年06期 v.41;No.189 60-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从强国到民生:新世纪我国政治发展主题的确立及其意义

    王俊拴;

    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社会的诸多目标追求一直以"强国—固权"为底色。新世纪以来,"民生"则成为发展目标体系中的优先选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民生政治发展主题确立的标志,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不直接以基本制度论争为焦点推动政治发展的战略设计。以人为本,解决具体的民生问题、保障公民权利构成了民生政治发展主题的基本面向;开拓出"生活政治"的新领域、塑造忠实于基本制度而不是依附于他人的公民文化、更好地实现执政为民的宗旨是民生政治发展主题的意义所在。

    2012年06期 v.41;No.189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改革开放以来工人群体利益关系的变化及其调整

    刘勇;

    改革开放以来,工人群体不断分化成为一个内部充满异质性因素的多元结构,这不仅表现为因工业化、城市化而不断增加的新的工人群体,而且表现为因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和就业方式的变化带来城镇工人身份的转变;不仅表现为数量上的迅速增加,更表现为工人群体在构成、分布、生存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由于工人群体内部结构不断分化、利益冲突加剧以及部分工人群体边缘化等问题的存在,建立并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利益表达机制,既是形成有效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各阶层利益均衡、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2012年06期 v.41;No.189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历史地理学研究

  • 《水经注》所记“鸿隙陂”研究

    韩光辉;向楠;

    古代陂是淮河流域主要的水利设施,它兼具灌溉,水产养殖和调蓄洪水等综合效益。鸿隙陂最早见于《汉书》的记载,两汉时,它属汝南郡,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后代文献中有关鸿隙陂的记载十分混乱:《水经注》中存在明显的佚文;《隋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等又与《水经注》相矛盾。《水经注》与《隋志》的记载并无重大分歧,通过补正《水经注》的记载,并结合对古遗址分布情况的分析,可以得出鸿隙陂的地理位置,应在息城至新蔡线以东,汝水、慎水与淮水之间的地区。

    2012年06期 v.41;No.189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2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丝绸之路与固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宁夏段四处文化遗存

    薛正昌;

    丝绸之路,承载的是中西文化与贸易的大舞台。丝路文化遗产,是丝路文明交融碰撞的结晶。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有48处遗产地进入备选名单。宁夏是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必经之地,进入备选遗址4处:固原古城、须弥山石窟、固原北朝和隋唐墓地、开城遗址。文献记载与丝路遗址和考古发掘,再现了固原与丝绸之路的密切关系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丝路遗产也为旅游文化提供了更大空间上的影响力。

    2012年06期 v.41;No.189 9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3K]
    [下载次数:10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清代中后期河南省粮价变化的历史地理学解释

    邓玉娜;

    清代中后期河南省小麦、高粱、黑豆等北方粮食作物价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粮价长期处于增涨的趋势并越到后期增长波动越大,并且精粮与粗粮之间的整体价格差距亦越拉越大,区域间粮价存在差异,这些情况与农产量丰歉、农民经济行为、地理优势之间有着紧密联系。

    2012年06期 v.41;No.189 103-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8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从经典选择到不同思路之辩——简论朱子理气观的形成

    丁为祥;

    理气关系是朱子哲学的核心,也是宋明理学的核心论题。但朱子理气观的形成却是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也几乎伴随了朱子的一生。大体说来,这一过程是从受教于李延平起始的,而以对《中庸》与《大学》之不同经典的选择展开的;至于从"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则表明朱子宇宙论视野的初步形成;到了与张栻的"仁说"之辩,则既标志着其思想谱系的奠基,同时也代表着其理气双重视角的定型。

    2012年06期 v.41;No.189 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子路成长的分期考察

    管正平;

    子路在孔门中处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在《论语》中有较多记载,然而由于《论语》一书的特殊性质,对子路的记载缺少明显的时间顺序,因此对子路的研究有其必要性。按照时间顺序对现有的涉及子路的史料进行分析,构建出子路的带明显阶段性特征的成长轨迹,可得出结论:子路思想性格和学问能力的发展经历了不同阶段,由急躁好胜、不够成熟、到深思慎行、稳重知礼,最终成为符合儒家标准的政治家。

    2012年06期 v.41;No.189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周秦汉唐文化研究

  • 《诗经》中的周代陕西诗歌考论

    刘生良;

    周代陕西这块地方与《诗经》这部古老经典有着非同寻常的特殊关系和重要意义。《诗经》中的周代陕西诗歌计有风诗30篇,雅诗101篇,颂诗31篇,共162篇。这些诗歌的价值和意义,不仅在于数量上,更重要的在于其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性,艺术成就的杰出高超性和文化特色上的多重涵容性。《诗经》中的周代陕西诗歌,不仅是数量上的半壁江山,而且是《诗经》的主体。这一切都与当时陕西的特殊地位尤其是曾为先进文化的周文化密切相关;相应地,《诗经》中的周代陕西诗歌也较充分地展示了当时周文化这一辐射天下、影响全国的陕西地域文化的精神风采。

    2012年06期 v.41;No.189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汉代陕西漆器文化探微

    潘天波;胡玉康;

    陕西漆艺文明历史悠久。在汉代,陕西漆器文化发展有其独特的空间环境与政治文化优势。从出土文物看,汉代陕西漆器设计以致用为本,主要为上层贵族服务,其设计理念被纳入汉朝廷文化体系,反映了汉代漆器文化由官方控制与引领,深受汉代主流文化思想影响。同时,长安中央漆器文化在西汉中后期日渐兴盛,开始向外输出,其管理规范、分工明细,实施漆器生产奖惩与职工升迁制度,形成"供工、考工"管制与"守令或令"监造的分层管理体制。

    2012年06期 v.41;No.189 13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3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大学理念的性质——语义分析和组织视角下的哲学解读

    张正军;

    无论是高等教育理论还是实践,对大学是什么有所认知和判断皆具有基始意义。大学理念研究是这种认知和判断最具代表性的形态之一。迄今为止,研究文献对大学理念的解读之所以存在过多分歧和争议,方法论缺陷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语义分析和组织行为视角的加强对深化大学理念的认知以促进达成共识效果显著。大学理念作为一种以观念形态表现的大学存在的根本性状,虽常常以理性认识的形式指谓着大学应当所是的理想状态,表达着人们的某种期盼或追求,其真正语义却包含着对大学实际所是状态的反映和概括,是应然与实然、理性与自然的统一。赋予这种统一性以直接意义的不是教育研究或实践者的认知和意愿,也不是大学成员的个体偏好和观念,而是大学作为人的集合的组织行为或集体行动。大学理念可解读为各方参与者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支配大学行为的集体意识,是一所大学具有的关于大学应当是什么和如何所是的规律性认识及其愿意据此行动的组织信念。这种意识或信念通常由相互关联的大学组织的使命、目标及行为模式得以确立和体现。

    2012年06期 v.41;No.189 13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公立高校法人财产权特殊性的贷款制度设计

    陈鹏;王雅荔;

    公立高校是依法成立的事业单位法人,享有法律规定范围内的法人财产权,具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四项基本权能。但是国家基于公益目的对高校的国有资产保留终极处分权能、因而高校的收益权能尤其是处分权能极其有限,进而影响到它的民事借贷能力。对高校法人财产权特殊性认识的不足,是导致高校化债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也是重构新型高校贷款制度的基础。建立以政策性贷款为主、商业性贷款为辅的高校贷款制度,更是基于对高校法人财产权特殊性的认知。

    2012年06期 v.41;No.189 14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高校教师学术能力提升的活力要素与激励机制运行模式

    栗洪武;

    教师是高等院校发展中最具能动性和内发力的主体,其素质结构中的关键要素是学术能力。教师学术能力提升的推动力是学者的学术志趣、高校的学术制度和学术圈的学术生态等多种活力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厘清影响教师学术能力提升的活力要素,构建良性的激励机制运行模式,对于提升教师的学术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2年06期 v.41;No.189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下载次数:10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免费师范教育背景下教师信念研究

    秦立霞;

    自国家推行免费师范教育政策以来,对免费师范生未来教育实践与专业发展有着深刻影响的教师信念应该受到高度的关注,对教师信念的培养也显得愈发迫切。对免费师范生进行有效的教师信念培养,直接关系到免费师范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免费师范教育的改革创新以及国家免费师范教育政策的全面落实。

    2012年06期 v.41;No.189 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0K]
    [下载次数:7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语言文字学研究

  • “虫”、“蟲”字初义与意符“虫”旁类属范畴演变考

    王晖;

    "蟲"的初义曾一度为世上所有动物的总名,从幼小蠕虫到大型的爬行动物,从自然界动物到人类,皆可称之为"蟲"。而作为"虫"符的字既有其表示本义的用法,表示蛇虺方面的动物;但也被用来作为"蟲"意符的简化偏旁,因此以"虫"作意符字,所属的类属范畴也自然受到"蟲"作为动物总名这一词义的影响,可以表示所有动物类的文字,因此它的所属范畴相当大。尽管后来"蟲"的词义范畴缩小了,但文字这种具有化石作用的造字方式却把"虫"代替"蟲"表示所有动物这种特殊现象,永远凝铸在造字时期所划定的词义范畴之中了。"蟲"字词义外延缩小的时代大概是唐代。

    2012年06期 v.41;No.189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6K]
    [下载次数:6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语言运用中语义—语用的互动关系

    李虹;

    指称是指语言中的表达式与语言外部世界中事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可以用来指称,通常只有名词性成分包括名词、代词、名词短语等具有这样的指称功能。汉语中常见的用于指称的名词性成分包括光杆名词短语,带指示词的名词短语和带数量结构"一+量词"的名词短语。此三种常见名词性成分的指称特征受语义因素、语用因素的制约。在言语交际中,指称仅仅是中介。准确性和经济性最终决定语言中的理解与言说。

    2012年06期 v.41;No.189 170-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校隆重举行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大会

    孝文;

    <正>史念海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一生致力于历史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工作,被学界誉为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先生在历史地理研究、唐史研究、中国古都学研究、中国方志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教书育人以及参政议政等社会活动方面都享有崇高

    2012年06期 v.41;No.18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总目录

    <正>~~

    2012年06期 v.41;No.189 175-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8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征稿启事

    <正>一、本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文、史、哲、经、教各学科学术论文,重点栏目有: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周秦汉唐文化、学术前沿、西部研究。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

    2012年06期 v.41;No.189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8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