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汀阳;
中国的连续性从无断裂,其关键之存在论理由是,中国是一个以"变在"(becoming)为方法论的文明,而不是一个固守其"存在"(being)本质的文明。以"变在"为方法论的存在并不划界以守自身同一性,也就不会拒绝本质变化,故能卷入一切异己而化为一体,所以中国才得以不断扩大。空间性的中国之所以能够长存而不被外力所解构,实得益于时间性的中国方法论,即自古以变而在的生长方式,所以万变反而不离其宗。中国初民选择了以变而在的方法论,就预示了中国之命运:在主动变化的得失与被动改变的磨难中不断生长。于是,中国形成了经史为一的精神世界:以史为经,史不绝则经可续;以经开史,经循道而史作实。因此说,中国存在之本在于其"变在"之方法论,或可称为作为方法论之中国。现代中国的生活、制度、思想和艺术都不同程度地分享着西方的当代性,大体上从属于西方之"今"的历史时态,大多数中国传统都已经基本上变成"古",唯有中国之存在方法论,或者作为方法的中国,一直保持属于中国自身之"今"的历史时态,中国也因此仍然是中国。
2016年02期 v.45;No.209 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王晓朝;
"阿莱赛亚"是希腊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要理解这个哲学术语,中国学者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视野,要用发生学的方法揭示这个术语的哲学内涵。柏拉图的现存著作大量使用阿莱赛亚这个词,对之进行系统检索,可以明了这个词的基本用法和含义。柏拉图著作中的阿莱赛亚可分为判断之真和本体之真。判断之真一般用阿莱赛亚的形容词形式表达,一般译为"对"、"正确",这种"真"的意思与希腊词"爱米"(是)的断真含义相同。本体之真一般用阿莱赛亚的名词形式表达,一般译为真理或真相,也可译为"本真"。在柏拉图的先驱者巴门尼德那里已经有两种真:一种是断真,一种是本真。前者是一个日常概念,后者是一个哲学概念。与巴门尼德相似,柏拉图在探讨了阿莱赛亚的词源和词义以后,把真理与神圣的存在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柏拉图在"阿莱赛亚"的哲学化历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016年02期 v.45;No.209 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王振林;
萨特的他者理论,既表现了对法国哲学传统的继承,同时也显示了对黑格尔、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哲学的汲取与改造。当他把"我思"的范畴解释为意识的虚无性、否定性与超越性,同时又力图用此在的存在遭遇,而不是认知的方法来表现自我与他者之间的冲突时,其理论又带有一种先验的、本体论的和辩证法色彩的胡塞尔主义。
2016年02期 v.45;No.209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9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郝文武;
知识既有能力性和思维逻辑,也有伦理性和伦理逻辑。知识的伦理性是知识价值观的灵魂,知识的能力性是知识创造性和应用性的灵魂。知识伦理逻辑与思维逻辑的统一是知识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伦理知识是关于人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知识,知识伦理是形成和应用知识的道德理想、规范及其根据和逻辑。人对知识伦理的认识从古到今不断深化,形成丰富思想和鲜明特点。研究西方哲学的知识伦理思想发展轨迹和基本特点,既有普遍学术价值,也有重要现实意义。
2016年02期 v.45;No.209 2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8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轩;袁祖社;
优良精神生活秩序的生成,在当代所遭遇和面向的是一个病理化的复杂精神格局。其精神生活污染、精神生活秩序紊乱与精神资本枯竭深刻地困扰着普通民众,公民开始切身体会到精神生活危机所带来的隐忧与困扰,迫切需要反思与重建精神生活逻辑,确保其精神资本权益乃至人类公共性精神生活福祉。精神生活"生态矮化"及发育不良的现实,在后现代思潮的不确定性、多元性、非中心化以及返魅化的诉求下,始终处于充满悖论和张力的解构和重建历史情境之中。要引导中国社会走向人类精神生活公共性福祉的境界,就必须反思精神生活自我治理的价值范式与逻辑规制。
2016年02期 v.45;No.209 3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任晓伟;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术语,这一术语源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文献,他们所指"党性"主要是指理论和政治活动的阶级性。"党性"这一术语内涵的基本定型始于列宁,他所指"党性"既是研究方法上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自觉,同时也用来描述党员对党的组织的态度。在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理论文献中,"党性"术语正式形成于延安时期。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党性"术语内涵的多种表述,实质在于把"党性"理解为阶级性基础之上思想理论方法和组织形态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后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党性"术语的内涵,基于党员个体意义上的作风在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思想的整体性中越来越具有了突出的意义。
2016年02期 v.45;No.209 45-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0 ] - 贾新奇;金银润;
中国传统道德可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经过甄别与改造,传统道德能够作为一种积极因素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这种融入,不是作为可有可无的成分,而是充当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道德的积极价值是通过特定的机理来实现的。这些结论可以从社会哲学的角度得到较为有力的解释。
2016年02期 v.45;No.209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6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杨永庚;
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石。廉政教育是我国新时期意识形态建构的重要内容,因为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必然引起思想观念领域的变化。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我党已经形成了进行廉政教育的丰富思想资源。在我国新时期意识形态构建中引入廉政教育需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在理论层面上,进一步挖掘我党廉政教育资源,加强廉政教育与意识形态工作关系研究;在实践层面上,从干部培训、学校教育、舆论引导等方面强化廉政教育力度。只有这样,我国的意识形态工作才能大力推动我国反腐工作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才能切实保障我国社会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6年02期 v.45;No.209 5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马希良;
廉政能力建设是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传统廉洁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包含个人修身、廉洁从政和治国理政三个不同层面。这三个层面由内而外、由认知到践行、由个人历练到国家治理逐步递进,对提升领导干部的廉政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通过正心、节欲、慎独、自省不断砥砺,可以提高廉政自律能力;遵循"公、清、谨、勤"行为准则,可以强化廉政践行能力;秉承政贵廉、吏崇正、法从严、防在先的理念,可以增强廉政治理能力。
2016年02期 v.45;No.209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9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华腾;
张謇对于1912—1915年间的袁世凯政府是给予大力支持的,表现为张謇为其成立献计献策,后又出任农商总长,主持政府有关经济发展事业。他在任期间制定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法令、法规,为民国初年经济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并促进了民国初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总结张謇在袁世凯政府中发挥的作用以及民国初年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利于对当时社会的研究。
2016年02期 v.45;No.209 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志英;
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国家银行,在抗战前就已经成为国民政府建立的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网的核心,不过它们的分支机构主要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在西南、西北地区的数量极少。抗战的全面爆发,打破了已有的经济金融格局,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为了发展大后方经济,完成抗战建国任务,国民政府大力推行构建大后方金融网的计划。国家银行是构建大后方金融网的核心力量,对增强大后方金融实力、促进战时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02期 v.45;No.209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石涛;
抗战时期,在国民政府推动下,国家行局在陕西积极推行农贷业务,增设分支机构、辅设合作社与合作金库,构建起了覆盖全省的农业金融网,并形成了以国家行局为核心的农贷系统。国家行局通过办理多种类别的农业贷款,为陕西农村注入了大量的国家农业资金,对于增加战时陕西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以及打击农村高利贷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6年02期 v.45;No.209 13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赵学清;
<正>主持人语:中国民间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在两千多年的古代社会中,由于儒家作为主流思想占据着支配地位,所以民间文化一直处于被忽视乃至被轻视的地位。19世纪末,随着封建帝国的瓦解,外来新思想涌入中国,民间文化不被重视的局面开始被打破。王国维撰《宋元戏曲史》,郑振铎编《中国俗文学史》,北大歌谣研究会成立(1920)等都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此民间文化进入知识界视野,相关的研究成果亦不断涌现。其中大部分是关于
2016年02期 v.45;No.209 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学清;孙鸿亮;
广义的民俗语言包括了民间文学作品和狭义指称的民间语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看,民俗语言研究方法必须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田野调查;第二,借鉴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口头程式理论方法;第三,重视语言学与民俗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的交叉研究。
2016年02期 v.45;No.209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5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王怀中;
通过对范紫东秦腔剧作的考察,可以发现民国时期关中方音的某些特点。声母方面:第一,部分中古精组合口字读j、q、x声母;第二,部分中古庄、章组声母的字读z、c、s声母。韵母方面:第一,"则德得测色白拍窄惑国"等字归入"灰堆"辙;第二,"学药约"等字归入"梭坡"辙;第三,"斜嗟"等字归入"发花"辙;第四,"路楚芦堵"等归入"由求"辙。对比《方言字汇》《关中方音调查报告》以及今关中方音,可以看出从民国至今关中方音的微观变化。
2016年02期 v.45;No.209 155-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