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唐史研究

  • 试论唐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鉴戒

    杜文玉;

    唐代监察制度的研究成果很多,然而对这一制度的特点却研究不够。总的来看,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垂直监察的体制、将监察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审计与勾检制度、被纠弹官员停职待罪的规定、监察体制中相互制约、提高监察官员政治待遇。唐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是在吸收前代制度精华的基础上,再结合当时的社会与政治状况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鉴戒意义。

    2016年04期 v.45;No.211 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关联问题新探

    拜根兴;林泽杰;

    《大唐平百济国碑铭》镌刻于韩国忠清南道扶余市定林寺五层石塔底层四面立石上,是探讨7世纪60年代唐朝与朝鲜半岛关系的重要石刻文献。长期以来,中日韩学界虽已做过一定的研究,但检索现存文献史料,发现其中仍有可资探讨的地方。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其撰写目的和时间、铭文涉及百济末朝野动态,诠释其所载11位唐军将领的生平事迹,考察现存史书记载这些人事迹绝少之原因;纠正以往研究对铭文"三河""六郡"的错误诠释,力图全方位探讨《碑铭》涉及的诸多问题,为深入研究7世纪中叶唐朝与朝鲜半岛政权关系提供新的思考。

    2016年04期 v.45;No.211 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5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大动乱时期的士庶遭际与记忆——基于涉及安史之乱出土唐人墓志的分析

    马强;

    大量出土唐人墓志等石刻文献程度不同地涉及到对安史之乱的经历与回忆,以"当事人"的身份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其中有不少墓志回忆为正史文献所阙略,可与传世文献记载互为印证,如对安史动乱前唐朝社会繁荣富庶的回忆、安史起兵的动员宣传和叛军控制区的社会心态,大量唐朝官员的"从逆"及伪饰,安史"僭伪"年号的使用,战乱中士人科举梦的幻灭和普通士庶家庭的遭际等。墓志中所反映出的诸多普通士庶的经历和个人化叙事一定意义上可以丰富和深化对这场大动乱的认识。

    2016年04期 v.45;No.211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历史文本中的人口聚集、区域经济与生存环境——基于唐代政治经济区与灾害多发区变迁的思考

    闵祥鹏;

    在古代中央集权体制下,政治、经济中心不仅是人口聚集区,也是文本记录中的灾害多发区与易发区。唐代是中国政治经济重心出现重大变化的历史阶段,史书记载中的灾害多发区不仅与主要政治经济区保持一致,并随主要政治经济区的迁移而发生动态变化。灾害频次的增减与区域政治经济地位的相关性也表明古代灾害并非单纯受自然环境影响,还与人口聚集、经济开发、重赋苛敛等社会因素相关;历史文本中灾害记载固然存在某些主观性与倾向性,却依然是特定历史背景下政治、经济以及灾害认知的客观反映,并相对真实地展现了该时段主要政治经济区的灾害史实。

    2016年04期 v.45;No.211 30-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8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唐诗研究

  • 唐诗研究需要新思维

    吴相洲;

    当下的唐诗研究需要新的思路,应突破以往唐诗研究模式,把诗歌活动看作唐人的生活方式;诗人、艺人、官员、教师、商人、大众等诗歌活动主体都应该予以关注;从人员、场景、组织形式、传播方式等角度可以把诗歌活动分成很多类型,每种类型都可以继续分析;诗歌承载着各种社会功能,每种功能都值得分析;而诗歌的本质、创作过程、创作规律、创作条件等诗歌活动其他层面也值得继续考察。

    2016年04期 v.45;No.21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太宗与齐梁诗风之关系

    杜晓勤;

    学界在评价唐初贞观诗坛创作成就时,往往对魏徵在《隋书·文学传序》中融合南北文风的观点赞不绝口,但是我们在对南北朝文学创作成就进行分析后,发现北朝并没有产生能够与南方分庭抗礼的文学成就,魏徵之论乃出于崇重北朝文化之目的,与史实并不相符。在此历史条件下,唐太宗要想进行诗歌创作,客观上就只能多从齐梁诗歌或受齐梁诗风影响的齐周、陈隋诗歌中汲取艺术养料了。另一方面,唐太宗主观上也对齐梁以来的南方文化艺术颇为推崇,他不仅重用江左文人,而且能以较公正、平和的态度对待齐梁诗风,创作中更是多有学南之举。唐太宗对齐梁诗风的这种态度及其艺术实践,为唐初诗人如何合理地改造齐梁诗、形成唐诗新品格,进行了一次很有价值的艺术尝试,具有深远的诗史意义。

    2016年04期 v.45;No.211 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10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从璘入幕”罪案与李白暮年的冤愤

    李芳民;

    李璘起兵东巡为肃宗诏令剿灭后,李白因"从璘入幕"被目为"附逆"而系狱浔阳,虽经洗雪脱狱,旋又被判长流夜郎。这一罪案造成了李白暮年巨大的心理冤愤与命运悲剧。文章结合至德元载十月房琯陈涛斜兵败后的平叛局势及玄宗父子间的关系,对李璘起兵东巡之原因及李白入幕之心理委曲作了新的分析,并在剖析长安收复前后玄宗、肃宗父子微妙关系的基础上,对李白之系狱浔阳与脱狱释囚到流放夜郎的冤愤及其所蒙冤屈之幽赜作了新的探析,揭橥了李白暮年命运悲剧之实质。

    2016年04期 v.45;No.211 6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5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美学研究

  • “法自然”与中华文学的自然审美体悟

    盖光;

    "道法自然"实为有机—过程性存在,且并不局限于显化"道"与"自然"的关系,或者不只是道"法自然",而且是人、地、天与道同"法自然"。我们从审美的层面来观照,其中的"法"既有成规、规范、规律及"内在价值"的含义,也有遵循、守持、取法之义,同时还有体验性及运行审美经验的含义。"法自然"的审美体悟,能够呈现自然审美的发生学含义,且呈以"自然"之美为中介的生命共在体验;在表现自我与自然的生命关联,不仅认同生命的共生和权利共存,而且旨在求解人何以能够超越自我生命,能够最有效、最合理地凸显人与自然的生命有机性及共通感。中华文学传统中自然审美体验内容丰富,态势多样,如无为、造化、尚清、传意、君子等等皆能通过"法自然"而悟解自然之美韵。这既显现着古人的一种自由精神的体验形式,又旨在追索自然/生命及美的"真"性。

    2016年04期 v.45;No.211 8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存美学:福柯晚期思想中的伦理关怀

    谢欣然;

    20世纪80年代初期,福柯研究重心转向伦理学,生存美学就是其主要成果。作为福柯一生中最后的理论贡献,生存美学致力于寻求主体被解构后全新的理论出路问题,同时又承载着福柯对于人类生存命运的深切感悟和力图实现自身审美超越的美好构想。生存美学的核心概念"关怀自身",不仅诠释了一种完美的生存境界,亦揭示出了生存实践背后向美而生的价值旨归。作为对古典诗性智慧的传承和对审美现代性的发扬,生存美学的可行性备受争议,但不能否认其仍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2016年04期 v.45;No.211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8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中国古代哲学研究

  • 论明初士人人格的转变

    蓝法典;

    明初洪武、建文和永乐三朝奠定的不尊重士大夫的政治风气,客观上为心学的出现埋下了伏笔。在明初特殊的政治环境塑造下,士人的人格先后经历了三次转变:由独立的道德人格转变为依附皇权意志的忠君人格,由依附性的忠君人格趋向于人格的自我消解,自政治身份中的无人格变为仕途之外的人格独立。吴与弼的躬行实践代表了这种拒绝皇权豢养、追求人格独立性的生活态度,而心学的出现则正从思想的角度喻指了明代士人群体由于政治人格的丧失而导致的德治精神的泯灭问题。

    2016年04期 v.45;No.211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马理实学思想发微

    许宁;

    明代马理继承了张载关学崇实尚朴的宗旨,务为笃实之学。在实体论上,他肯定"太虚即天"的真实无妄,从而批评了佛老的虚无本体论;在实修论上,主张躬行践履和实证实修的身心工夫,力图避免阳明后学的弊病;在实功论上,强调以礼淑世,化民成俗,在讲学中重建精神文化价值,并主持编纂《陕西通志》,发挥修史资政的积极作用。马理的实学思想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在明清实学思潮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016年04期 v.45;No.211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经济学研究

  • 货币政策国际合作中的福利效应

    王晓芳;许力;

    给出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的理论逻辑,并运用一个修正的开放经济条件下动态新凯恩斯主义两国模型分析两国货币政策国际合作的福利效果,结果表明:合作的福利分配在大国和小国之间具有非均等性,大国可以从合作中增进福利。作为一个日益开放的经济大国,我国开展货币政策的国际合作是一种有利的选择。

    2016年04期 v.45;No.211 1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货币政策冲击、短期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刘明;谌亦雄;

    借鉴埃斯特雷亚(Estrella)和哈多维利斯(Hardouvelis)的方法检验中国国债长短期利差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预测能力,结果表明长短期利差对未来1—5个月和15—17个月的宏观经济增长变动具有显著预测能力。应用VAR模型获取货币政策冲击信息,将长短期利差分解为货币政策冲击因素和非货币政策冲击因素,考察长短期利差预测能力的影响因素,发现长短期利差的短期预测能力主要受货币政策冲击因素影响,中期预测能力主要受非货币政策冲击因素影响。表明央行实施影响国债长短期利差的货币政策可以间接影响短期宏观经济增长预期。对于金融市场主体,可以通过观察短期货币政策变动对国债长短期利差的影响预测短期经济增长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当局应重视通胀预期管理,并将利率期限结构作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重要工具。

    2016年04期 v.45;No.211 12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3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经济新常态下国际油价对我国CPI的冲击——基于小波多分辨率的实证分析

    张跃胜;

    中国作为能源消费和能源进口大国,原油储备和国际油价对其经济安全和物价水平有较大影响。近年来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国际油价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已受到政府和学界的广泛关注。基于国际一体化的背景,从国际供给视角,运用小波多分辨率方法分解国际油价对我国CPI的影响。研究发现:国际油价涨跌与我国CPI波动存在同向性,但相对于美国、日本、欧元区国家,国际油价对我国CPI的冲击较小,且短期冲击效应弱于中长期冲击效应;就中长期冲击传导路径来看,国际油价主要是通过居民汽车消费和住房消费等耐用品的供给影响CPI的变化。为有效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CPI的冲击,应从供给视角、需求视角和传导控制三方面进行应对。

    2016年04期 v.45;No.211 13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纪念刘泽如先生诞辰120周年和逝世30周年

  • 刘泽如的辩证认知人格理论

    方俊明;

    刘泽如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的心理学家与教育家,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就开始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南,创建了一个独树一帜的比较完整的辩证认知的人格理论与教育心理学的思想体系。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在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开拓性研究,为提高心理学的科学性,促进我国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由于他在建国初期向前苏联一边倒的政治背景下,明确地指出了巴甫洛夫学说机械唯物主义倾向,长期受到我国心理学界主流的误解、批评与压制。因此,如何从百年回顾中重新理解、探讨和发展刘泽如先生辩证认知的人格理论和他言行一致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016年04期 v.45;No.211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刘泽如对心理学发展的独特贡献

    郭祖仪;

    刘泽如教授是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论研究心理学问题。他认为巴甫洛夫学说与行为主义一脉相承,是以行为主义的神经生理学为基础的机械唯物论的学说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并以此对巴甫洛夫学说的机械唯物论进行批判和纠正。他对巴甫洛夫学说的质疑与批评曾受到我国心理学界的批评和压制,致使他的许多看法未能得到人们的关注与理解。在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中,刘泽如教授所提出和关注的问题,依然是不能回避的问题,重温刘泽如教授的有关思想显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很高的学术价值。

    2016年04期 v.45;No.211 146-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学研究

  • 大学教师个人教学哲学表达若干问题探析

    陈晓端;孙渊;

    大学教师个人教学哲学表达是基于大学教师角色和教学使命的专业信念与理念表达,是彰显大学教师个人教学精神和教学思想的个性化教学观表达,是基于教学认识指向教学实践的务实表达,是凝聚哲学意蕴的教学智慧表达。它具有理论、实践、价值和专业特征。其主要价值表现为教学观念的系统反思、教学思想的话语形式、教学信念的成熟宣示、教学行为的理性承诺、专业交流的必要途径和专业发展的精神记录。大学教师个人教学哲学的表达内容主要包括个人教学经历的历史回顾、个人教学理念的现实阐述和个人专业发展及未来规划等的文本表达。它是教师个人教学哲学的显性表达,是教师个人教学理念的系统阐述,对指导与改进教学实践、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个人教学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016年04期 v.45;No.211 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数字时代教师学习观的变革

    何菊玲;

    数字时代知识图景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校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引起教师学习观发生变革。教师学习观是教师学习领域重大基础理论问题。教师学习观决定着教师学习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指导着教师有意识和有效地学习而非本能地学习。教师学习既是一种成人学习,又是一种专业学习,而其本质是一种自我导向的专业学习。数字时代教师的学习内容不再以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为主,而是以学会学习为主要内容。数字时代的教师学习方式是一种生态学习,其评价方式是微观的嵌入式评价与宏观的大数据预测相结合。

    2016年04期 v.45;No.211 161-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互联网+”时代教师伦理的技术转向与思考

    沈璿;

    "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教师伦理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境况:"人际关系"与"人机关系"并存;"精神世界"与"事物世界"同在;"伦理制度"与"技术代码"共建,显示出"必仁且智"的伦理情操;"道进乎技"的伦理态度;"百工有法"的伦理规约趋态,引发对"互联网+"时代教师伦理转向的反思。教师伦理问题的走向应从"关怀的责任"转到"考虑周全的义务"。

    2016年04期 v.45;No.211 170-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我校举办2016年长江学者西部研讨会暨“丝路文明与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研讨会

    孔冬;

    <正>为增进长江学者的交流、合作,凸显西部高校的人才优势,服务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等7所高校共同主办的2016年长江学者西部研讨会于6月19日上午在西安交通大学隆重开幕。"丝路文明与西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分研讨会于6月19日下午在我校成功举办。教育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丹龄、陕西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成应斌、陕西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

    2016年04期 v.45;No.211 2+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本刊征稿启事

    <正>一、本刊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文、史、哲、经、教各学科学术论文,重点栏目有:历史地理、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周秦汉唐文化、学术前沿、海外学术论坛。作为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首批入选期刊,第一、二届全国双十佳社科学报,第三、四、五届全国社科学报名刊,陕西省大报名刊工程

    2016年04期 v.45;No.211 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