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泰;在当代学术语境下对司马迁"通古今之变"的杰出思想作创造性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我们尤其应当对以下3项作深入的探讨:一是从记载夏、商、周三代历史,看司马迁深深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而形成的卓越史识;二是《项羽本纪》《高祖本纪》两篇中,司马迁如何站在"通古今之变"的高度,从两种政治胸襟与决策的对比,总结刘胜项败的经验教训;三是司马迁著史所树立的"述往事,思来者"的使命意识,和他要究其底蕴、"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探求具有规律性之认识的撰著宗旨,当前对于我们克服只满足于现象罗列的做法,和克服"碎片化"倾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20年03期 v.49;No.234 4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下载次数:10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路新生;《史记·赵世家》中关于赵氏孤儿的叙述,可作为《史记》具有历史美学特质的一个范本,蕴含着司马迁著史的高度人文关怀和深厚的道德伦理力量,对中华大众及民族精神之培育产生的影响至今仍在继续,这也是赵氏孤儿得以传承数千年而不衰的原因所在。如黑格尔所言,"客观性"不应拘泥于"它是否符合外在的历史细节",而应当更加重视内蕴的"真实",即表达人类对于美好生活和自由意志的追求,这也正是司马迁历史叙事的"意蕴",然而,以刘知几为代表的后世史家仅仅注意到了对史公"外在历史细节"的"客观"考订而质疑其历史真实性,却忽略了司马迁的意蕴也是一种"客观"。实际上,司马迁的意蕴散发着人性的光辉,内蕴了足以净化人类心灵,提升人类品质的内容,与"细微末节"的客观相比,这种客观的价值更高。
2020年03期 v.49;No.234 5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